大有唐王降敕封,欽差玄奘問禅宗。
堅心磨琢尋龍穴,着意修持上鹫峰。
邊界遠遊多少國,雲山前度萬千重。
自今别駕投西去,秉教迦持悟大空。
……
卻說唐僧辭别了長安,帶着兩名随從向西而行,走到長安城西十裡長亭之時,卻遇到了等候多時的晉王李治。
原本唐僧還以為李治也是來送行的,卻沒想到對方竟然提出同行西天?
“晉王殿下,西天一去十萬八千裡,聽說多有狼蟲虎豹、山妖樹怪,此行恐怕是兇多吉少、九死一生。晉王殿下乃萬金之軀,又何必要跟着貧僧前去受苦呢?”
聽到李治想跟着一起去西天,唐僧的第一反應是有些疑惑,緊接着就勸阻道。
“哈哈,雉奴方才也說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若想有長進不是待在長安城裡能夠做到的。”
“此次西行,雉奴也不會妨礙法師的正事,等哪天該雉奴離去的時候,雉奴自然就會離去了。”
“既然法師也知道前路兇險,就不要帶這兩名随從了,他們不過是普通的凡夫俗子,沒必要把身家性命給搭上。”
還沒等唐僧答複呢,李治就自作主張地遣散了那兩名随從,并把他們攜帶的必用物品,放在了自己的黑色戰馬上。
“阿彌陀佛,既然晉王殿下執意如此,那咱們就一同上路吧——”
看到李治如此“蠻橫”的行徑,唐僧出奇的沒有生氣,不知道是他脾氣本來就這麼好,還是因為他也不想那兩名随從跟着去西天受苦?
“法師,您與我父皇結為兄弟,這樣算來雉奴也就是您的晚輩,就不要一口一個‘晉王殿下’的叫我了。”
“西行之路漫長無比,出門在外您就喚我一聲‘雉奴’吧,别人如果問起,就說是四海遊學的學子,一路西行領略一下各處的風土人情吧。”
李治要求的也不算過分,總是叫着“晉王殿下”,顯得關系生疏是一方面,關鍵是有時候還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貧僧還是稱呼你‘九公子’吧?由此西行,但凡遇到危難,實不可解之時,九公子自行離去就是了。”
在唐僧的眼中,李治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他甚至都不理解,唐皇為何會放他西去,而且連護衛都沒有安排一個。
“哈哈,那還是叫我‘九郎’吧,從現在開始我跟您一樣也姓‘唐’,就算是唐家九郎,您是我的一位族叔。”
李治西行一事,最初是孫思邈提出的建議,意圖化解佛門的報複。
無論怎麼講,在“化生寺”發生的事情,李治終究是得罪了佛門,雖然不确定觀音菩薩是否會找後賬,卻也不能不做任何防備。
讓李治随唐僧西行取經,怎麼看都是大唐皇室在向西方佛門低頭,唐皇連自己的兒子都派過去了,還有多大的仇怨解不開呢?
這個提議一出,首先就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
他倒不是單單懼怕于佛門,而是覺得西遊一行,對李治而言或許會有莫大的好處。
長安城裡,幾個皇子的明争暗鬥,李世民自然也看在眼裡,說到底并不能算是幾個兒子之間的争鬥,哪個背後沒有扶植他們的勢力?
因此,他不願意李治在這樣的環境裡待着,李世民在等待時機,他相信自己能夠将那些沒浮出水面的牛鬼蛇神一網打盡。
其次,李治的真正實力,李世民雖說未必完全了解,總比别人知道的更多一些。
在他看來,隻有走出去,李治才有更多提升的機會,這才是他最終同意李治西行的原因。
李治當然對西遊更沒有異議了,想想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小白龍,還有一路上那麼多的妖怪,憑借着自己的“未蔔先知”,難道還不能從中漁利嗎?
即便真要西去,李治還是事先做了一番安排。
他拒絕了秦懷玉随行的請求,要知道西遊一路也不是那麼太平的,完全保證自己的安危李治心裡都沒有底氣,更不要說再多帶一個秦懷玉了。
“晉王府”徹底交給孫思邈和秦瓊來打理,這一文一武,也算是目前大唐最強的戰力,李治倒是希望他們能夠把另外幾名年輕人給練出來。
一切安排就緒之後,李世民就借着大朝會上,諸多禦史彈劾李治的契機,直接将李治給“流放”去了西域。
反正這時候的西域,并沒有具體的限制,說是三年,具體什麼時候回來,那還不是李治自己說了算?
就這樣,唐僧和李治兩人兩馬,結伴西行。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嫁給鐵哥們 惡毒女配帶着崽崽在娃綜種田 少年戰歌 黑蓮花拿了虐文劇本 醫仙被神級Boss纏上了[全息] 從黑袍開始成為究極生物 副本升級中[無限] 綜漫:從殺手皇後開始 難得 救贖詭異文的人外反派們 困在時間裡的她 最後的黑暗之王 滿朝文武都能聽到我的心聲 來都來了 魔尊他嬌軟可欺 失憶後我的魚塘炸了 卧底系統抽風後我改刷懷疑值 信息素對撞 饑餓學院(無限) 死遁後所有人都在洗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