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論聲驚動了袁紹,他自沉思中回過神,那片籠罩在心頭的、名為呂昭的寒意便倏然縮回了陰暗的角落,炭火燃燒産生的暖氣翻湧着蔓延過來,重新将他簇擁,令他緩緩籲出一口氣。
友若說得對,袁紹想,呂昭沒打過敗仗,這事聽上去頗為唬人,但也得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迄今為止呂昭的對手都是些什麼人呢?
黑山軍?烏合之衆罷了,已經被他暴打一頓,逃進太行山深處不敢輕易冒頭了;
袁術?天下皆知他這位好弟弟乃是冢中枯骨,不足為懼;
唯有大兒子袁譚的失敗,令袁紹頗感惱火。
這孩子真是沒繼承半點我的英明神武,早早過繼出去是對的。
袁譚要是知道他爹心裡在想什麼,恐怕會被氣得昏厥過去。
順着荀谌的評價自我安慰一番後,袁紹心裡隐秘的驚懼和擔憂被不動聲色地抹去,他仍然是叱詫風雲的冀州之主,不會有人知曉他對敵人産生了深深的忌憚。
對呂昭的分析暫且告一段落,眼下還有一件更為要緊的事被擺在了明面上。
“想必諸位都已經聽聞長安之事了。”袁紹放下逐漸變涼的捧爐,把手攏進餘溫尚存的衣袖中,視線從左到右,慢慢掃過下方所有人。
接收到自家明公的言語暗示,謀士們眼神凜然,紛紛開啟頭腦風暴。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挾持天子的“好事”終于傳開了,随之而來的還有他二人假借皇帝之名頒布的一大串進封聖旨。
李傕從雜号将軍擢升為衛将軍,開府、假節、領司隸校尉,封池陽侯;
郭汜撈到了後将軍的職位,封美陽侯;
識時務順滑投降的樊稠和張濟按兵力的多寡,一個成了右将軍,封萬年侯,一個成了鎮東将軍,封平陽侯。
全員加官進爵。
這裡面還有個小插曲。
李傕向朝廷舉薦李儒為侍中,小皇帝聽說後勃然大怒,連下三封诏書斥責,嚴令他即刻處死這個迫殺先帝的悖逆之徒。
自進入長安後,李傕的日子過得堪稱一帆風順,從皇帝到文武百官,誰都對他客客氣氣,别說吃閉門羹,連冷臉都沒見過,與他從前跟随董卓時的待遇形成了鮮明對比,使他忍不住經常對郭汜念叨,說這幫士人真是能裝又能忍。
驟然見天子發飙,李傕在震驚的同時,還感到一絲新奇,他倒沒怎麼生氣,笑眯眯地用“此乃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為由,輕飄飄地把怒火中燒的小皇帝堵了回去,保下李儒一命。
從此之後,李傕的氣焰愈發嚣張,比當日的董卓更甚,但他仍然無法做到事事順心如意。
按照李傕的想法,車騎将軍之位才能配得上他如今的身份,而不是低一等的衛将軍。
東漢皇權之下,有地位尊崇的“五府”,分别是太傅、太尉、司空、司徒和大将軍,它們之所以被稱為五府,是因為自帶開府征辟屬官的權力。
前四個職位通常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當然也有董卓這樣缺德殘暴不講道理的,李傕倒是很想效仿老上司,但步子邁得太大就有跌跟頭的風險,比起一步到位激發衆怒,還是耐下心來,花費時間走流程更為穩妥。
大将軍多由手握兵權的外戚擔任,著名的大将軍有一度權傾朝野的窦憲,以及被袁紹坑死的何進。李傕暫時沒攀上跟小皇帝的姻親關系,大将軍可以留着等以後時機成熟了再升職。
車騎将軍雖在大将軍與骠騎将軍之下,但具有代天子行事、讨伐逆賊的政治隐喻,所以大家都愛用,皇甫嵩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就被封為車騎将軍,各路諸侯讨伐送董卓時,盟主袁紹也自号車騎将軍,領司隸校尉。
李傕郭汜雖然打出了清君側、誅王允的名義,但實際上誰都清楚,這幫西涼殘黨進攻長安的舉動跟造反也差不了多少了,漢廷隻是擔心自己真的會被滅掉,才表現得客客氣氣,跟他們虛與委蛇。如果能獲得帶有“替天子讨逆”屬性的車騎将軍之位,李傕的心裡會踏實許多。
但當李傕不算委婉地明示時,卻被遺憾告知他來晚了,車騎将軍的職位已經在一個月前授予了呂布,獎勵他收服益州。
李傕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難看了——給誰不好?偏偏給了呂布!
關鍵時刻,還是李儒站出來好言相勸,表示将軍您千萬三思,呂布陳兵武關,虎視眈眈,咱們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士兵疲敝,又缺乏糧草,實在不宜再起争端,應當暫且休息,養精蓄銳,結好公卿,來日方長,屆時莫說車騎将軍,即使是大将軍,您也當得。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夫人她馬甲又轟動全城了 雀登枝 混沌天帝訣 日抛型人設 萬道龍皇 少年大将軍 我在星際神話複蘇 帳中嬌妾 偷摘小茉莉 步步嬌 國寶級學霸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九皇子傳 過分深情 如珠似寶 重生七零末:小媳婦威武 七零年代懶媳婦 七十年代海島嫁夫 七零嬌軟真千金 望族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