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從李元芳開始 > 第九百零二章 王妃有喜(第1頁)

第九百零二章 王妃有喜(第1頁)

燕京。

就在南方風起雲湧之際,北方政權的首都正在做什麼呢?

似乎也沒做什麼,也就是上下磨合,各部協理軍事,收複北方三路的同時,再舉辦科舉中的第二輪省試。

後世最為熟悉的科舉流程,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共六場考試,還由此誕生出“連中六元”的最高榮耀,六場考試全是第一名,被譽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但那是明清時期的規則,在宋朝沒有前面的小三試,科舉隻分為三場大的考試。

第一場就是天下各州軍的解試,考中之人稱為貢生,也稱為舉人,有了這個資格,才可以去京裡參加禮部的省試。

不過注意,這個資格是一次性的,如果考上了解試,卻沒有考上省試,下一屆科舉得重新再來。

所以真正關鍵的,其實是第二場禮部的省試,這場考試從天下四百軍州的近萬名貢生中,挑選出三百到四百位合格者,這群人就是光宗耀祖的進士了。

到了第三場殿試中,定的是排名,不會再黜落考生,隻會決定名次的高下。

這其中的原因衆說紛纭,最著名的一種雜史說法,張元就是從殿試上被黜落,最後憤而投奔西夏的,好水川之戰輔助西夏大敗宋軍,自此之後殿試不再黜落士子,還有特奏名進士,為了安撫屢考不中的貢生而特加拔擢。

這樣的三場考試,最高榮耀是連中三元,解元、省元、狀元,宋朝共有六人獲此殊榮,最為後世熟知的就是馮京了,“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

燕廷開科舉,考試模式并未發生改變,沒有弄六場考試模式,依舊是解試-省試-殿試,隻是細節上發生變化。

比如此次在時間上就壓縮了許多,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原各州縣的三千多名貢生就齊聚燕京,住在了禮部安排的貢生學舍中。

各地文學精英彙聚,以往自是要舉辦詩會,以文會友,在士林中博取一番名聲,因為時間充足,能在京師待上小半年。

但這回等到他們彙聚京師,時間上連一個月都不到,詩會頓時抛之腦後,都在學舍苦讀。

畢竟此番科舉是新朝的第一屆,錄取的進士名額珍貴至極,必須瘋狂複習,考上了再顯擺也不遲。

如此一來,附近的書肆倒是熱鬧起來,尤其是歲安書肆。

“《三年五年》新本!《三年五年》新本!”

“别擠……别搶……又沒了……真是斯文掃地!斯文掃地啊!”

“手快有,手慢無,讀書人好學,怎能叫搶呢?”

不同于别人的抱怨,韓錦孫帶着三十多位韓氏貢生殺了個七進七出,平均每人手中至少搶到一冊,從書肆内成功突了出來,眉宇間全是喜悅。

編纂類書典籍,向來是彰顯一朝文萃的盛事,雖然這種題海與以前的文集有所不同,但重要性更甚,因為這不是挂名編寫,而是燕王殿下親手編著。

以相州韓氏的基礎,再吃透王上的喜好,那在接下來的省試和殿試裡,還怕不能脫穎而出?

正美滋滋地返回學舍,準備遨遊在題海之中呢,衆韓氏子發現遠處的街道上,人群彙聚,朝着西門湧去:“怎麼回事?”

有人很快打聽清楚:“是呼延指揮率軍凱旋!”

韓錦孫揚起眉頭:“好事啊!去看看!”

一群士子捧着題集,彙進人群,很快看到呼延灼端坐在高頭大馬上,滿臉笑容地對着兩側的百姓揮手。

眼見永甯軍享受到英雄回歸的待遇,一個個身強力壯的良家子又往征兵處湧去,然後看到不擴招的牌子,又大為遺憾,唉聲歎氣。

目睹這一幕,年紀大的士子露出憂色,低聲道:“民間弘武之風濃厚,士卒地位過甚,恐以武壓文,天下不甯啊!”

“這又是哪的話,打勝仗不好麼,唯有武德昌盛,世間才能太平!”

不少年輕士子倒是頗為振奮,随着人流一起,以作詩詞,歌頌勝利。

“短短兩個月,河東一地的‘惡霸’就被肅清了麼?”

相比起來,韓錦孫默默旁觀,考慮得更加深入。

呼延灼平定河東,可以說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并無什麼驚喜可言。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融化冰山日記  虐渣手冊[快穿]  和霸總協議結婚後真香了[穿書]  嬌弱炮灰靠和死對頭貼貼續命  遊戲内測時他即為神[無限]  被渣後和情敵在一起了  專業打醬油  和聯盟元帥協議結婚後  在電競大神的心尖放大招  死了十年的宗主夫人重生了  我欺騙了全世界  攻略Gin失敗後  病美人替身擺爛後被迫火了[穿書]  清冷聖女懷了魔尊的崽  屠龍之前就讀過龍族的路明非  我把大佬當白月光替身  炮灰男配,娃綜爆火  路人男主他全能了  我是劇本組的金手指  萬人嫌炮灰男配重生了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