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入仲秋,瓜熟蒂落,田畝豐收之際,大地萬物被秋意渲染成金黃色調。東京城中,又有秋果新品上市,百業興旺。
每逢秋季,劉承祐心情都不錯,畢竟收獲的季節,氣候爽人。劉承祐精神爽朗,翻閱刑刑部所呈,秋決名單。
“這是入秋以來,第二批,共計九十七人,皆已經刑部查檔,大理核驗,罪證确鑿,判罰無異!”李昉簡單解釋着。
“違背朝廷禁令,走私牟利者,倒是不少嘛!”事關人命,劉承祐看得比較細,擡頭問:“僅販賣私鹽者,便有三十多人?”
感受到天子的疑惑,李昉說道:“此為淮南鹽案,揚州商賈,與鹽場職吏,内外勾結,為布政使王公所覺,一網成擒,按律當死,定案上呈,等候批決!”
王樸在揚州,上上下下,辦了不少事。
“思及國初之時,民有犯私鹽、酒曲者,無問多少,悉抵死。朕以此法過厲,是故诏令,以盡量論罪量刑,使其有差!”劉承祐說道:“卻沒想,如此一來,走私者不加少,甚至有變本加厲,内外勾結,盜賣國财,以牟私利!”
“陛下立法懷仁,奸吏商民不感其恩,心生貪欲,觸犯法紀,隻需依律處置即可,陛下不必過于介懷!”大抵以為皇帝心裡不痛快,李昉開解道。
但是,劉承祐哪裡來的憂懷傷感,直接朱筆一批,冷冷道:“發還刑部,一應罪犯,皆按律處置!法不容情,更不容此等奸邪之輩!”
“是!”
“這是禮部和尚書所報,今歲制舉,進京的參考的士人名單,請陛下禦覽!”頓了下,李昉嘴銜笑意,向劉承祐呈報。
随着改制集權,轟轟烈烈展開,為彌補大漢朝廷上下,道府州縣的缺額,劉承祐南征回京之後,便下诏,再于東京開制舉,選拔人才。
自乾祐初年以來,隻有乾祐三年沒有,餘者幾乎每歲一舉。不過,随着地方學政的展開與恢複,自明年開始,屬于大漢朝的三級可科考,也可正氏展開。對天下的讀書人而言,也算是歸制前最後一年的紅利了,這些年所錄取的才士,不管大小,基本都是直接授予官職的。
如乾祐元年的進士,如王樸、王溥者,已為道府大吏。而最受讀書人所期望的,若能高中,入天子之眼,侍奉于禦前,那可就平步青雲,前途無量了。似此前的王溥、王著、李昉,給所有人都做了個榜樣與目标。
是故,今秋制考,是開國以來,人數最多,規模最大。劉承祐以集賢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和凝知貢舉。
“人數不少嘛,天南海北,連淮南、坊州,都有人來!”劉承祐輕笑道:“今秋制考,讀書人很積極,熱情高漲嘛!”
“大漢開國六載,局勢日趨穩定,聖主臨朝,欲廣召賢才以興國。陛下撥亂反治,重視士人,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天下賢才,豈能不欣然向往,投效朝廷!”李昉回答道。
“開國以來,通過制舉,所選才士,已有一千多人了吧!”劉承祐撫須問道。
“正是!”李昉說。
“去,讓吏部将制舉官員,選其履曆考評上等者,給朕看看!”劉承祐吩咐着:“這麼多人,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是曆練出來了!”
“是!”李昉應道,同時心中也暗附,天子重視讀書人不假,更加看重實才啊。
若是劉承祐知曉李昉的想法,隻怕會發自内心地一哂,他不是重視讀書人,隻是重視有利于他皇朝統治的力量,讀書人,隻是其中一股罷了。
“開考在即,需請陛下,盡快拟定題目!”李昉又道。
“嗯,朕知道了,你去忙吧!”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攏嬌兒 天工戰紀 從鎖龍井開始無限模拟 修鬼:開局就有紅粉骷髅 校園修仙日常 神豪:從直播打賞百萬開始套現 諸天:從小歡喜當爹開始 影視:從我的體育老師開始 當場怒噴哥哥,這解說不想幹了? 阿拉德的不正經救世主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記 誤入修仙群後我爆紅了 騎砍玩家狂想曲 你們追求我萬人厭幹嗎[快穿] 大乾監國太子 外室攜娃逼婚,她休夫後投入攝政王懷抱 災年!全家團滅前,天降小福寶! 奇怪的劇情設定增加了! 我立于億萬生命之上 祖師爺寵妻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