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複姓哥舒,安西龜茲人,突騎施族,唐朝名将。文武雙全,仗義重諾,成為河西節度使王倕帳下衙将,在王忠嗣接任河西節度使後,哥舒翰深得賞識,授大鬥軍副使、左衛中郎将,屢次打敗吐蕃,拜右武衛将軍、隴右節度副使。發動石堡城之戰,取得大捷,拜特進、鴻胪卿、禦史大夫。開疆拓土,屢建功勳,遷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保,進封涼國公,遷河西節度使,封為西平郡王。愛好飲酒,縱情聲色,身患風疾,回歸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拜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前赴潼關拒敵半年。在宰相楊國忠催促下,倉促出戰,在靈寶之戰中兵敗被俘,被囚于洛陽,為安慶緒所害,追贈太尉,谥号武愍。
哥舒翰,家财産豐盈,倜傥俠義,愛好承諾,縱意飲酒,四十歲時,父親去世,在京師客居三年,被長安尉輕視怠慢,哥舒翰感慨之後發憤改變志向,到河西充軍,開始事奉節度使王倕。王倕攻取了新城,交給哥舒翰經營,三軍無不為之震懾。
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将他提升為衙将,哥舒翰喜愛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疏财仗義,兵士很多都歸屬他。王忠嗣任他為大鬥軍副使,曾派遣他在新城讨伐吐蕃,有同為副使的人,見哥舒翰禮節傲慢,不為所用,哥舒翰大怒,将他殺死,軍中人為之發抖。吐蕃入侵邊境,哥舒翰在苦拔海抵禦,對方三支步兵從上蜂擁而下,哥舒翰手持半段槍攻擊其前鋒,三行步兵全敗,所向披靡,由此而出名。
哥舒翰被提拔為右武衛員外将軍,充當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使。此前,吐蕃每當麥熟的時候,就率部隊到積石軍收割莊稼,一齊呼喊為“吐蕃麥莊”,前後沒有人敢抵禦他們。哥舒翰就任後,派王難得、楊景晖等人暗中引兵到積石軍,設埋伏等待吐蕃軍。吐蕃的五千騎兵抵達,哥舒翰在城中率領骁勇戰士快速攻擊,将吐蕃騎兵幾乎殺盡,剩餘的有些逃跑,埋伏的兵士半路攔截攻擊,一匹馬也沒有逃走。
哥舒翰有個家奴名叫左車,十五、六歲的年紀,有膂力。哥舒翰擅長使用長槍,追趕上吐蕃軍後,用槍搭在他的肩上喝斥對方,吐蕃軍驚恐回頭,哥舒翰便用槍刺其喉嚨,将人往上挑高三到五尺再落下,沒有不死的。左車就下馬斬首,主臣配合默契,成了常事。唐玄宗駐跸華清宮,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被彈劾下獄,唐玄宗下诏接件哥舒翰,與他談的很高興,于是遷其為鴻胪卿,兼西平郡太守,攝禦史中丞,代替王忠嗣為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哥舒翰極言王忠嗣無罪,唐玄宗不聽,起駕回禁中,哥舒翰叩頭随他前來,言辭慷慨、聲淚俱下,唐玄宗為此而很感動,從而對王忠嗣從輕發落,貶王忠嗣為漢陽太守,因此事朝臣都認為哥舒翰俠義而勇壯。
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吐蕃來攻,哥舒翰擊敗之,随後又在青海龍駒島建造應龍城,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王忠嗣被貶以後,無人再敢忤逆唐玄宗開疆拓土的心願,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後,當然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他采取步步為營的方略,在青海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軍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制,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唐軍奮起神威,很快奪回了這座橋頭堡。哥舒翰再建一座應龍城,與神威城互為掎角,在此城派駐了兩千人,戰争的主動權已經到了哥舒翰手中,唐軍節節勝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
石堡城的地勢極為險要,隻有一條山路通往城中,雄偉堅固,易守難攻,一向為吐蕃軍的前沿陣地,吐蕃控制此地可以極大牽制隴右唐軍,唐朝控制此地則可以控制方圓數十裡内的吐蕃軍行動自由。正因為此地軍事價值極高,吐蕃動用全國的力量防禦石堡城,唐軍多次試圖奪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這次,唐玄宗勢在必得,将朔方、河東等地十萬多士兵統歸哥舒翰指揮,以傾國之力,奔襲石堡城。
一場攻堅戰打響了,唐軍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萬三千人,但是,吐蕃人據險而守,他們貯藏了足夠的檑木和滾石,牢牢封鎖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軍猛攻數日,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萬分,他要殺一儆百,拿攻城先鋒官高秀岩、張守瑜開刀,高秀岩、張守瑜懇求寬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唐軍不惜一切代價,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沖鋒,死傷數萬人之後,終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一将功成萬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預料,此戰吐蕃方面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将鐵刃悉諾羅。但是這根據史料記載的吐蕃對石堡城是“舉國守之”,被俘人員遠不是石堡城之戰吐蕃軍的總數,被唐軍殺死的吐蕃軍遠多于被俘者。唐軍攻占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興,哥舒翰因軍功拜特進、鴻胪員外卿,給予一個兒子五品官,賜物千匹,賜莊園一座,加攝禦史大夫,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哥舒翰再次擊敗吐蕃,攻占洪濟、大漠門等城,占據九曲之地,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唐朝與吐蕃的分界線已經推進到青海湖以西,“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裡,闾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哥舒翰每次入朝,總是騎着白駱駝,一天就能行走五百裡。哥舒翰在新收複的九曲設置了洮陽、澆河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軍,神策軍後來在唐代宗逃難時護駕有功,入京成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禁軍,唐德宗、唐憲宗時常以此軍讨伐藩鎮,長安西面和北面防禦吐蕃的部分任務也由神策軍來承擔,宿衛和征戰,神策軍充當了頂梁柱的作用。
李林甫與安祿山交好,哥舒翰則與楊國忠關系融洽,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以後,拉攏哥舒翰,打壓安祿山。唐玄宗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關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的機會,撮合他們冰釋前嫌。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設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祿山,讓皇帝眼中的兩個大紅人以兄弟相稱,安祿山酒足飯飽之際,主動向哥舒翰示好:“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你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我們的血脈如此類同,怎能讓人不感到親近呢?”哥舒翰引用突厥諺語,回答說:“古人雲,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盡心呢?”安祿山認為是在譏諷他是胡人,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罵,“你這突厥竟敢如此說話!”哥舒翰正要起身回罵,高力士向他連使眼色,哥舒翰才停止。
哥舒翰屢立戰功,加上宰相楊國忠要拉攏他一同對付安祿山,官運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禦史大夫。
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時時相伴,以緻身虛,在他入朝面聖的路上,行至土門軍時,因為洗澡導緻突然中風,昏迷很久方才蘇醒過來,落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回京以後,隻好在家中閉門不出。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越演越烈,終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率領十五萬蕃、漢兵,詐稱奉了朝廷密旨,以讨伐楊國忠為名,殺向洛陽、長安,長期以來,唐朝的兵力布置外重内輕,安祿山的部隊戰鬥力甲于天下,一時間叛軍長驅直入,占領了黃河以北的很多郡縣。
唐玄宗這才大夢初醒,倉猝部署對安祿山的防禦,他讓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領兵禦敵,無奈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唐軍一路敗退,洛陽失守,隻得退守潼關,堅壁不出。唐玄宗接受不了這樣的挫折,又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誣陷,派人将封常清、高仙芝斬首示衆,朝廷喪失了兩員經驗豐富的大将,為後面的驚天禍患埋下了伏筆。
這時,唐玄宗想到了病廢在家的哥舒翰,雖然哥舒翰以身體原因極力推辭,但最後還是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唐玄宗又讓田良丘充任行軍司馬,馬軍指揮王思禮、步兵指揮李承光等人擔任屬将,領軍二十萬,赴潼關拒敵。臨行,唐玄宗親自餞行,讓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對哥舒翰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安祿山在洛陽自封大燕皇帝,他的族弟安思順因為事先向唐玄宗告發安祿山的謀反圖謀,因此沒有被唐玄宗問罪。但是,哥舒翰一向讨厭安思順,就讓人僞造了一封安祿山寫給安思順的信,假裝在潼關城門口抓住送信人,讓安思順背上了無法辯解的黑鍋,安思順和弟弟安元貞都被朝廷處死,家人都被流放到了嶺南荒蕪之地。
一向支持哥舒翰的楊國忠也感到後背冷嗖嗖的,他擔心哥舒翰下一個要清除的敵人就是自己。當時,人們都認為安祿山的叛亂是楊國忠的逼迫所緻,所以哥舒翰的部下王思禮就勸說哥舒翰:“安祿山造反,是以清除楊國忠為借口,如果我們留兵三萬鎮守潼關,其餘精銳回師京城,誅殺楊國忠,安祿山的進兵就沒了借口,這是漢挫敗七國的計策,你認為怎麼樣?“哥舒翰也有此意,但又考慮到,真要如此行動,自己就成了安祿山第二了,最終沒有采納王思禮的意見。
二人的謀劃很快傳到了楊國忠那裡,楊國忠擔心死無葬身之地,為了自保,楊國忠想出了一條對策,他征得了唐玄宗的同意,招募了三千精兵,由心腹統領,日夜訓練,又招募了一萬人屯兵灞上,由心腹杜乾運統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是防備哥舒翰。哥舒翰心知肚明,馬上上表請求将灞上的軍隊納入潼關軍隊的統一指揮,又以商讨軍情為名,将杜乾運召到自己的大營,将其斬首,吞并其軍,經過這次較量,楊國忠恐慌萬狀,哥舒翰也整日不安,一将一相,都在心裡打鼓。
哥舒翰據守潼關以後,因為身體原因,難以處理日常軍務,遂委任行軍司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獨斷專行,就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偏偏王思禮和李承光互不服氣,常常争執不下,不肯好好配合,緻使軍中号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統軍又“嚴而不恤”,唐軍士氣低落,人無鬥志。
李光弼與郭子儀率軍接連大敗叛軍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範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被張巡阻于雍丘,南下又被魯炅阻于南陽,安祿山腹背受敵,一度打算放棄洛陽,回老巢範陽固守。潼關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叛軍主力對潼關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延續半年之久,都勞而無功,西進長安的目标變得十分渺茫。
哥舒翰乃一代名将,對當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數次上疏唐玄宗,認為安祿山雖然占據了河北廣大地區,但手下盡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燒殺搶掠,百姓決不會歸心。如果唐軍堅守潼關,叛軍久攻不下,一定會軍心渙散,衆叛親離,到時趁勢出擊,大局可定。形勢也确實向有利于唐軍的方向發展,各地捷報頻傳,令唐玄宗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楊國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風點火,要求唐軍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不斷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祿山久在軍中,精通兵法,有備而來,利在速戰。叛軍暗藏精銳,以老弱病殘引誘我軍,肯定有詭計,如果我軍輕出,必然落入叛軍的圈套,到時悔之不及。”唐玄宗此時已經被沖昏了頭腦,聽不進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嚴詞苛責。
唐玄宗以“賊方無備”為由,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使者“項背相望”,給哥舒翰造成極大壓力,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車之鑒,哥舒翰當然知道抗命的後果是什麼。哥舒翰“恸哭出關”,唐軍駐紮于靈寶西原,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裡長的狹窄山道,叛軍依山傍水精心布陣,隻等唐軍闖入伏擊區。
決戰打響了,王思禮率五萬精銳一馬當先,龐忠等人率十萬大軍緊随其後,還有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叛軍故意示弱,隊伍不整,唐軍果然中計,一路前行,被誘進隘路。山上無數滾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軍在隘道上卻沒有周轉餘地,死傷枕籍,遭到重創。哥舒翰眼見大勢不好,急令氈車在前面開路,叛軍早有後手,把數十輛點燃的草車推下山谷,很快烈焰熏天,唐軍看不清目标,隻知道胡亂放箭,直到日落時分,弩箭用盡,才發現沒傷到敵人分毫。此時,叛軍統帥崔乾佑命令精銳騎兵從唐軍背後殺出,前後夾擊,唐軍根本發揮不了人多的威力,亂作一團,潰散逃命,掉進黃河淹死的就有幾萬人,絕望的号叫聲驚天動地。黃河邊的唐軍争相擠上運糧船,由于超載,幾百艘運糧船最後都沉入了黃河河底。剩餘的唐軍把軍械捆綁在一起,以槍當槳,劃向黃河對岸,最終上岸的士兵僅有十分之一二。潼關城外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軍墜落其中,很快就填滿深溝,後面的人踏着他們的身體,才跑回潼關,哥舒翰清點人數,二十萬大軍,僅僅剩下八千人。叛軍潛鋒蓄銳,引誘唐軍棄險出戰,決戰之際,又假裝不敵,引誘唐軍進入埋伏圈,使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敗,他常勝将軍的聲名,也因此付諸東流。
哥舒翰收拾殘兵敗将,重新守住關口,想繼續與叛軍周旋,叛軍稍事休整,就向唐軍直撲過來。哥舒翰提拔起來的蕃将火拔歸仁等人眼見大勢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雙腳綁在馬腹上,連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領,一起押往東去。這時,叛軍将領田乾真趕到,火拔歸仁就投降了他,幾十名唐軍将領被送往洛陽,潼關失陷了,長安岌岌可危,安祿山見到哥舒翰後,得意洋洋,“你過去一直看不起我,如今怎麼樣?”哥舒翰此時卻完全沒有了英雄膽色,居然跪在安祿山面前,伏地謝罪,“肉眼不識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撥亂之主,天命所歸。李光弼在土門,來瑱在河南,魯炅在南陽,我為陛下招降他們,可一舉平定這三方唐軍。”安祿山大喜,馬上将哥舒翰封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歸仁拖下去斬首示衆,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諸将接到書信後,都複書責罵他不為國家死節,有失國家大臣的體面,安祿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靈寶之戰使戰場形勢急轉而下,唐玄宗帶着楊貴妃姐妹,還有自己的皇子、皇孫,加上官員和禁軍數千人,倉皇逃往蜀地。隊伍行至馬嵬驿時,禁軍将士終于忍無可忍,殺掉了楊國忠及其黨羽,又迫使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皇太子李亨在衆人的擁戴下,來到朔方,指揮抗敵,李亨在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唐玄宗被遙奉為太上皇。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在洛陽自稱皇帝,唐軍集結幾十萬兵力,加上數千勇猛善戰的回纥騎兵,采用梯次配置、兩面夾擊的戰術,接連收複了長安和洛陽,安慶緒大敗之後,逃往邺城固守,臨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餘名被俘唐将全部殺害,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窩囊,唐朝廷沒有忘記哥舒翰以往開疆拓土的功勞,追贈太尉,谥号“武愍”。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風湧華夏:我打造了頂流曆史ip 他都掄錘了,你還管他叫奶? 開局秦家族長,我綁定選擇系統 穿越獸世,銀狼獸夫又甜又野 核能危機:赤潮 逸天青雲傳 娛樂:老婆是我的禦用女主角 乞丐竟是首富總裁 休渣夫,屯糧田,農家娘子二嫁皇叔 甄嬛傳之陵容突然成了白月光 邊緣人物的快穿之旅 最強兵王重出江湖 重來一次不一樣的人生 精神狀态很美麗,魔言魔語出奇迹 戰神萌寶:大佬是我爸朋友 恐怖遊戲:NPC她後台杠杠硬 青聖紀元:張天賜和三條狗的傳說 報告首長,夫人又打趴了全場 穿越六零:丈夫帶我進城了 崩壞:鴨鴨總想霸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