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新順1730 > 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頁)

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頁)

看過之後,覺得也就那麼回事,局限性還是太重。

但劉钰儒學底子太薄,想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太宰春台既然是儒生,或許一些“暴論”可以做為儒學改革的方向。

當時拿回威海給康不怠看了看,都是漢文寫的,康不怠也就贊了贊《産語》的文筆,說頗有古風。

等劉钰提出是不是可以作為儒學變革論點的時候,康不怠直接笑的前仰後合。

“這也就是在儒學不興、見朝鮮尚且自卑文華的日本。放在咱們天朝,能噴的他連門都出不了。不值一提、不值一辯。”

“不是說他的想法不好,公子不也有想法嗎?”

“難的是,他既披着儒皮,大儒便要以儒骨去審視、駁斥。你說他是法家、農家或者其餘諸子的學問,都沒問題。但你說他是儒學,沒人會認的。”

“正如公子當年武德宮考試,以‘西域’破題。公子想要借儒學之皮,就要找對破題的地方。奈何我想了這麼久,也沒有想到破題的點,公子的水平,那就更别想了。”

“王荊公搞得那一套,你說那是儒學,真儒認嗎?可即便如此,王荊公不還是高舉《周禮》,行申不害、商鞅、管仲之法術?他敢不舉《周禮》嗎?”

康不怠對裡面的一些見解很是認同,但覺得劉钰借來“篡改”儒學的想法,一點都不可行。裡面的東西,放在大順,若說不是儒學,說不定還會有人當成雜書看看。要說這是儒學,非要被人打死不可。

裡面随便拿出幾條,康不怠這個其實心慕黃老莊的,都能引經據典地駁斥幹淨,更何況大順那些真正的儒學大家了。

而且康不怠覺得,劉钰說的一些東西,比這個說的清楚的多。但劉钰為什麼不敢拿出來用?因為劉钰自己知道那不是儒學。

可是這個太宰春台的一些言論,他自以為是儒學,可實際上分明是管仲、李悝等法家之學,在日本可能還能忽悠一些人,在大順就是秃頭上的虱子。

況且,康不怠受劉钰的影響,對經濟基礎一詞看的極重。認為太宰春台和荻生徂徕的争端,源于日本的經濟基礎,放在大順這邊,并不适用。

這一點劉钰也頗認同,日本終究少了個中間商,不需要考慮中間商的盤剝。武士法理上有地權,但實際上其實沒有,而下農兵分離住在城下町,和地主還不是一回事。

自那之後,劉钰也就再沒關注過太宰春台,沒想到今日在這個場合見到了,而且還是在這種氣氛之下,劉钰也是真沒想到這個老頭就是他。

大順這邊科舉出身的官員,也想着趁這個機會,和太宰春台探讨下程朱理學的問題。

太宰春台是反宋儒反魔怔了,号稱儒家有兩次大的毀滅,一次是始皇帝焚書坑儒,另一次就是宋儒胡亂解讀儒家經典,搞出了程朱理學這一套根本不是儒家正統的體系。

問題是他認為,始皇帝焚書坑儒,書是燒不絕的,還有後人記誦留下了許多。但宋儒胡亂解讀儒家經典,違背孔孟之義,卻是在挖儒家的根。始皇帝就像是砍伐樹枝、朱熹則是刨根斷幹,哪個危害大,不言自明。這大帽子扣的就有些實在太大。

但此時面對這些學術上的問題,他卻不甚太在意,而是轉向了劉钰,問了一個有些和儒學八竿子打不着的問題。

劉钰本來正準備和自己這邊的軍官們、日本那邊儒學造詣不深的幕府臣僚們自己組個圈子喝酒呢。

被太宰春台這麼一問,他倒是先懵了。

“劉君,請問貴國松江、甯波等地的稻米,多少錢一石?”

“呃……約莫一兩七八一石?大約一兩四五以上浮動,若荒年二兩三兩五兩,若豐年一兩二三?天朝的石和日本的石不太一樣,大約五石折日本兩石?但松江那邊的米價,是以精米算的。同樣按照你們這裡一石的容量,精米是320斤,糙米的話,也就隻有280到300斤了。天朝那邊一石,精米120斤,糙米110斤多一些吧?”

兩邊的貨币單位不同,太宰春台對此有所了解,内心算了一下,不管是用銀的關西還是用金的關東,除了享保饑荒之前的通貨緊縮期,這米價還是比大順那邊要低。

開戰之前,下關米交易所裡,一石米的價格約為50戋。

因為之前為了應對通貨緊縮的鑄币改革,含銀量從正德錢的含銀量80降到了45左右。

這算下來,1戋是375克,50戋再折算一下新錢的含銀量,按照大順的石米重量和庫平銀來算,大約是折算9錢庫平銀一天朝石米。

這肯定是比大順這邊的米價便宜的,固然要考慮松江等地物價較高的緣故,但太宰春台估摸着應該也不會浮動太大,隻要不是災年,當在15兩到2兩之間浮動。

算清楚了這個賬目,太宰春台給劉钰鞠了一躬道:“若如此,劉君實又救了日本一次。上一次甘薯救荒之事,雖是将軍推廣,但若無劉君送來數船甘薯為種、又有《甘薯救荒書》為術,則饑荒要恐波及百萬人。”

“我曾想過中華常平倉、平粜法,以此穩定日本之米價。谷賤傷農,傷士,士、農,日本之本也,不可傷及。”

“隻是我欲效仿王荊公有常平、平粜、市易、青苗諸法,奈何人微言輕,又有狷狂之名,無人肯用。”

“如今開埠,兩國之間互通有無。這常平倉建不起來,兩國倒是可以互為常平倉,均衡米價,不使士、農因米賤而傷。”

太宰春台也是滿腔憤懑,如今年近六十,一腔政治抱負無處施展。日本連個常平倉和平粜法都沒有,米價漲的時候吓人、落的時候驚人。

奔走數年,沒有一個人聽他的“常平倉”、“平粜法”、“市易法”、“青苗法”之類的唠叨,都覺得聽起來很好,但是自己一藩之内搞又有什麼用?

各藩的大米都是商品化的,要拿到下關、大阪等大米交易所裡賣掉以補貼财政的,這事兒得幕府出面。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JOJO]如何征服昭和男兒  八零團寵:玄學小福包有空間  成名[娛樂圈]  也負嘉歲  關于我來自黑暗大陸這件事  最強神醫混都市  在兄妹綜藝當對照組[穿書]  反派不想死(快穿)  年下攻略[娛樂圈]  [綜]我和我的怨種合租人們  我靠直播帶全村緻富了  這個仙人有點猛  引我沉淪  一切從衡山劍癡開始  民國文女配一心報國  [綜英美]幹掉其他羅賓我能成為蝙蝠俠嗎  開局喝退關羽張飛,生擒劉備  家族修仙:我的悟性能儲存  全天下都知道太子愛她  召喚隋唐英雄闖三國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