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史尚就在杭州城外,為明遠物色到了一處宅院。
那是一名海商名下的産業,據史尚說,賣家将價錢壓得很低。
“是因為剛損失了船隻,才急着要賣産業嗎?”
明遠原本正伏案寫着什麼,聽見史尚說起這個,很八卦地擡起頭問。
他自從見過戴朋興之後,就對海商這個群體的興衰很感興趣。
“呵——”
史尚帶着諷刺笑了一聲。
“哪裡是因為損失?而是聽說近來三佛齊與占城戰事剛歇,局勢剛剛平靜下來,且又正好是往那邊運貨的時節。所以海商們都在搶購貨物,裝滿海船,準備去大賺一票呢!”
“啧!”
明遠搖頭,心想這些海商還真是心大,見到機會,就總是習慣于将全副身家都壓上去。
“誰說不是呢。聽說他們但凡損失了船隻,人若是還活着,就幹脆漂流海外不回來了,欠了這邊各家債主一屁股債。”
“但賺的也真是多,一隻3000載的福船,從三佛齊那裡轉一圈平安回到杭州,至少能淨賺5萬貫。”
“所以這邊人人對海商又愛又恨,有說嫁女莫嫁弄潮郎的……”
明遠聽了這話心想,史尚才來杭州兩日,已經俨然是個杭州“百事通”了。
明遠親自去看了,對這處院落很滿意。
這座院落位于鳳凰山間,距離杭州城有數裡之遙。院落本身占地兩畝,青磚黛瓦,屋檐高挑,階下淺淺地爬着兩抹青苔……到處彌漫着一種獨屬于江南的敦樸與雅緻之氣,院落後還有一座一畝大小的院落,院裡喬木森森,湖石假山……該有的全都有。
院落之外,還連帶有小半頃土地,已經平整過,打了地基,磚瓦房還未蓋起來,但是預備好的青磚都已經堆在了地基一側。這裡原本打算繼續建房的——那海商說不要便不要了,沒蓋完的房子和土地一起出手,算是個“饒頭”。
這麼一片院落外加土地,以及院落後的一道清泉,和從院前潺潺流向錢塘江的山溪——一起隻要5千貫,統統隻要5千貫!
明遠:……!
他适應了汴京的物價之後,現在看什麼都覺得特别便宜的。
有史尚推薦,明遠便馬上拍闆,将這一片院落連同土地買下。
除了自家用來居住的院落,明遠特别需要額外的土地和房屋。
他至少需要一個“産業園”規模的土地和廠房。
畢竟他在汴京的一部分産業會分出來,跟着他一起到杭州。
最先抵達的就是報紙和刻印。
刻印坊最先派來了一名管事,五名熟手印刷工人,并且随行帶來了三套銅活字。
這一行人剛到杭州才幾天,已經有人上門聯系業務,想要印“仿單”,打“廣告”。
而《杭州日報》如今也已在籌辦中。
刻印方面,明遠暫時不打算涉足印書業,以免沖擊本地的雕版印刷市場。據史尚說,僅是杭州一地,大大小小的雕版刻印坊可能比原先汴京城附近的刻印坊數量還要多。
難怪當年畢昇是在杭州做刻印工匠時,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有這行業基礎在這兒。
明遠買下這片産業之後,就立即聘用了當地的匠人與小工,将未建完的房屋都建完——這就是以後的刻印作坊和《杭州日報》編輯部了。
除了蓋房子建刻印社之外,史尚還忙着物色合适的人手。
畢竟明遠如今住在城外,不似在汴京城中那般便利,很多日常起居都需要靠自己人。
于是,史尚又替明遠一口氣雇傭了兩個廚子,一個門房,一個馬車夫,四個護院,四個長随。長随中有兩個稍上了些年紀的,一個姓張,一個姓羅,都是杭州本地人,會說本地話,對杭州城各處都了如指掌。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渣攻替身快穿回來了 被财神飼養後[穿書] 匿于南風裡 拯救美強慘前夫(快穿GB) 一身将影向潇湘 病美人他不想擺爛[穿書] 我可以跟你回家嗎 樓上掉下了個病秧子 成為前男友他師母 心上渡江 假千金靠玄學爆紅了 30歲寶媽打赢逆風局 頑心向你 偏偏是風動 恰如其分 病美人師尊手握狗血劇本[穿書] 十七人中最少年 冬枝霜 穿成假千金後我給反派沖喜 告白巴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