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180頁。
我們一個大乘的佛弟子,當我們這一念心,慢慢已經能夠安住在深信因果斷惡修善,也就是我們開始安住在一種善念;然後我們從善念慢慢慢慢能夠提升到一種正念。開始在修學正念的時候,所要面對的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要依止什麼樣的法門來修學正念最能夠成就?
前面我們講過一個觀念:「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當這個人已經成就聖道以後,他要從空出假廣度衆生的時候,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方便。但是你一個初心的凡夫,障深慧淺,你要開始回到真如本性這個地方,這困難度就很高。我們這樣子講好了,成佛之道有兩條路,一個是萬行一心,一個是一心萬行。當我們要修學萬行而會歸一心的時候,那這困難度就比較高,那這個門你選擇對、跟選擇不對,那真的是遲速不同倫,那有時候你修一劫,那真的比不上人家修一天,因為你走的這一條路是不好的路,是坎坷的路。
所以當我們要萬行一心的時候,你一定要簡别你回家的路,回家的路你一定要簡别;但是你要一心萬行,要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那你不要簡别,那是順逆方便。你看《法華經》、《華嚴經》,那不可思議,諸佛菩薩開方便門示真實相的時候,那六根、六塵、六識,随手拈來都是度化衆生的方便,他總是有辦法讓你能夠産生善根,産生歡喜、增善、破惡入理的四悉壇。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回家的路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點你這門就要注意,回家的門要選擇。但是從家裡面出來,那就是每一個門都是妙法,你可以說一切法門都是妙法,你有資格這樣講;但是我們回家的時候,你不可以說一切法門都是妙門,不能這樣講,這的确有差别。
所以你看,佛陀要文殊菩薩花這麼多時間一一的來簡别,這個地方有他的深義。什麼深義呢?就是回家的路很難走,選擇一個下手易成就高的門是很重要。這地方講到耳根的三種功德:「圓通常」,看“通”這一部分: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複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心念紛無緒」“心”指的是意根,“念”指第六意識。意根跟第六意識二個是經常在一起的。這兩個的特色是念念生滅,是錯綜複雜無有頭緒,假設我們選擇以第六意識的心念來當做回家的路,這會有問題,因為第六意識的念頭很多,我們很容易被它幹擾,因為它經常變化,它的情緒有時候快樂、有時候痛苦,情緒變化很厲害,那我們會産生一定的障礙,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好回家的路。那怎麼辦呢?
隔坦聽音響,遐迩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耳根就不同,耳根的聞性即便你隔了一道的牆壁,你也可以聽到音聲,它不會因為音聲而有所障礙,所以它的特色是「遐迩俱可聞」,“遐”遠方,“迩”近方;遠近的音聲都可以聽得到。這個地方有兩層意思:從動态的音聲來說是,遐迩俱可聞;其次從靜态的音聲、沒有聲音,沒有聲音也是一種所緣境。比方說蓮花燈,諸位你聽聽蓮花燈是什麼聲音?蓮花燈是沒有聲音。沒有聲音表示它是遍滿整個法界,你看,我們今天把這蓮花燈帶到美國華盛頓dc,把它放在那個地方,沒有聲音,它的聞性是遍滿整個空間,就沒有遠近的差别。你看這個蓮花燈放在這個地方,你聽到無聲,跟放在美國華盛頓dc的無聲完全一樣,所以當我們聽無聲的時候,那是聽得更遠更遠,那是完全沒有空間的障礙,無聲沒有遠近的差别。
這樣的「遐迩俱可聞」,是其它的五根所不俱足的,這種通達無礙的功能,所謂的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動靜二相它能夠了了分明,而不生分别。比方說,我們講舌根,舌根它在嘗味道的時候,你必須有東西讓它嘗,沒有東西的時候,舌根一落入靜态就完了!它那能分别的嘗消失掉了,舌根一定要合中知,一定要有東西來刺激它,它才能夠産生了别的功能。所以它不能說,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沒有這回事情,它隻有動态才能夠了别,不像耳根有聲音也可以聽,沒有聲音也可以聽,我們可以聽得到沒有聲音。所以耳根的功能完全操之在我,外面怎麼變化對耳根完全沒有幹擾,它是通達而無障礙,它不随外境而有所障礙。
常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号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贊歎耳根的第三種功德:「常」,恒常相續。音聽的體性它有動态的,有音聲、跟靜态的沒有音聲,所緣境是變化的。但是對能聞的聞性來說是「為有無」,動态它聽到有聲音,靜态的時候它聽到沒有聲音,聞中聽到有聲音、沒有聲音,對聞性來說,完全沒有什麼變化,它還是存在。「無聲号無聞,非實聞無性。」如果我們今天說,沒有聲音就沒有聞性的存在,這個是錯誤的。其實沒有聲音,隻是說這個聲音是處在靜态的狀态,這種聽聞的功能不但存在而且更加廣大,更加沒有邊際。我們前面說過,耳根在聽沒有聲音的時候,那更加的廣大,更加的沒有邊際,所以它是恒常住,不随外境而有所變化。「聲無既我滅,聲有亦非生」身為耳根的聞性,它是沒有聲音的時候,它也不随音聲而消滅,有聲音的時候,它也不随音聲而生起。所以它是「生滅二圓離」,耳根的聞性,這種覺了照見的功能,它是遠離生滅兩種的對立之相,這是聞性常住不滅的功德,「是則常真實。」(這是一般性,這以下提出一個特殊的例子)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即使你在睡覺當中,處在夢想的作夢中。作夢的時候,耳根它是怎麼回事呢?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什麼叫“不思”呢?指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在作夢的時候,第六識是分别的功能完全被夢境所纏縛,而忘失夢境以外的所緣境。比方說,你是一個人,你作夢的時候,夢到你是一隻螞蟻,整天搬東西,從東邊搬到西邊,再從西邊搬到東邊。這時候你的第六意識完全被你的夢境所纏縛了,你根本不會記得你還是一個人。
所以我們一個人第六意識在夢境當中,是處在一種不“思”的階段,沒辦法去思惟夢境以外的人事。但是耳根不同,它是「不為不思無」,一個聞性在夢境當中,它并不會因為第六意識的無知而消滅,相反的,它對夢境以外的音聲,還是能夠了了分明。
你看我們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把我們吵醒的?是鬧鐘嘛!那我們為什麼能夠聽得到鬧鐘呢?表示耳根的聞性是超越夢境,它能夠從夢境裡面穿過夢境回到我們夢以外的境界。如果我們今天沒有一個功能能夠超越夢境,我們一個人睡下去就醒不過來,除非你自然醒過來,沒有人可以把我們吵醒。隻有耳根它能夠超越夢境,所以它「不為不思無,」所以它的功能「覺觀出思惟」,耳根的聞性覺了照性的功能,它是不必假借第六意識的如理思惟,就能夠任運生起的。在整個五根乃至于整個身心世界當中,是其它諸根所不能及的。這地方是把耳根殊勝的「圓通常」表達出來。
蕅益大師說:我們現前一念心性有三德,剛好圓通常是有關系的。耳根的圓,是開顯我們心性的般若德,般若德是圓融無礙的;耳根的通真常,是開顯我們心性的解脫德,因為解脫正是一種無障礙的妙用;常的功德是開顯法身德,恒常不變。圓通常剛好是有助于開顯我們一念心性的三德密藏,所以從這一條路回家是最方便的。
辰四、誨敕當機谛聽學行(分三、巳一、示其合機。巳二、勸其善修。巳三、結其真實。)文殊菩薩教誨敕令阿難尊者這個當機衆,應該好好的谛聽,好好的學習,乃至于如法的修學,這個地方有三段:一、示其合機。二、勸其善修。三、結其真實。)巳一、示其合機
【圖一】
顯示耳根是适合末法衆生的根機
此方教體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佛陀度化衆生的方便:釋迦牟尼佛在教化娑婆世界的時候,他的特點是「聲論得宣明」,是以音聲來論說妙法,才能夠使令微妙的義理,在衆生的心中能夠宣暢明達的表達出來。佛心的道理要轉到衆生的心中,要靠音聲透過耳根來作橋梁。這當中有什麼問題?有正反兩面的問題…衆生通病
衆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下山後,玄學千金殺瘋了 德雲社:緣起 石榴小姐的夏天 反派日記被偷看,女主震驚!!! 三小姐的驚世逆襲 太子被殺,建立鎮武司,馬踏江湖 葉幽蘭的穿越日常 我的跨國讨債之路 武俠之無敵聖王 穿越農門,全家團聚闖災年 【情人】 女王快穿:滿級系統在線攻略 王妃有異能和空間,嚣張點怎麼了 綜漫:我的春物和柴刀沒關系吧? 末日降臨,我修仙者身份藏不住了 四維空間降臨 盛世修仙,亂世修德 在清朝修煉之後飛升了 水缸通古代,我囤貨救下王爺滿門 盜墓:從抽卡西裝暴徒到燕雙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