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淨所譯之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有說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三經實本一經,以流通已久,緻貝葉脫簡,各據所得之梵本以譯耳。而藥師如來拯拔初機,咒力居多。
唐義淨三藏法師所翻譯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有說咒的一段經文,一共四百二十八字。三部經實際是源自一部經,因為流通很久,導緻貝葉脫漏,各自根據所得的梵本來加以翻譯罷了。而藥師如來拯拔初學之人,咒語之力較多。
以故前人取帛屍譯本八菩薩名,義淨譯本說咒一段添之,令文義周足。而藥師如來救度衆生之心,亦無遺憾。
所以前人取帛屍梨蜜法師譯本中八大菩薩的名号,義淨三藏法師譯本中說咒一段,添加進去,令整部經,文義具足。而藥師如來救度衆生之心,也沒有遺憾了。
亦如法華之普門品重頌,華嚴之普賢行願品。合之則稱悅佛心,離之則有阙化導。況此經此咒,舉世受持。若不添入,則誦經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經。
也如同《法華經》普門品的重頌,《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集合起來,就稱合佛心,令諸佛歡喜,分離開來,就有失化導。何況藥師經,藥師咒,天下人都在受持。如果不添入進去,那麼誦經的人,不蒙受密咒的利益,持咒的人,也不知道出自哪部經。
前人此舉,可謂契理契機。故數百年來,依之流通。張瑞曾居士,發心重刻。恐少知見者謂與藏本不同,緻生疑慮。因略述源委,以期共知所以耳。
前人的這個舉動,可說是上契佛理,下契衆機。所以幾百年來,都依着這個版本流通。張瑞曾居士,發心重刻。恐怕少知少見的人,認為與大藏經中的本子不相同,導緻生起疑慮。因此大略叙述其中的源委,希望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所以然罷了。修正管理寺廟條例并護教文稿序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無由親證本有真如佛性,即世間格緻誠正,修齊治平之道,亦不能究竟圓滿。
佛法,就是心法。這個心法,是十法界的根本。不明白這個心法,不但沒辦法親證本有的真如佛性,即使是世間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也不能夠究竟圓滿。
何以故。以未得根本,唯事所發之迹象故。是以古今來凡立大功,建大業,輝煌宇宙者,多由學佛得力而來。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得到根本,隻是(依據)事件所顯發出來的迹象而已。所以,古往今來,凡是建立大功大業,功績輝煌宇宙的人,大多是由學佛得力而來的。
即宋之周程張朱,發明聖學心法,亦曾取資于佛學。但其門庭知見過甚,不唯不事表彰,反從而辟駁之。則于誠意正心之道,殊為欠缺,可歎也。
即使是宋朝的周敦頤、二程(程颢和程頤)、張載、朱熹,闡發顯明聖學心法,也曾經從佛學中取得助益。但是因他們門派的知見太深,不僅不從事表彰,反而加以辟駁佛學。這對于誠意正心的聖人之道,實在是有所欠缺,可歎啊!
此法雖人人本具,若未聞佛說,則珠在衣裡,莫由自知。是以一切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為囑。
此心法雖然人人本來具有,如果沒有聽到佛說,那麼還是寶珠在衣服裡,自己沒有辦法知道。所以一切諸佛,全都以流通法道為囑咐。
流通之法,最初須以建立塔廟,印造經像為始。以若無塔廟經像,則無由奉尊儀而修淨行,闡佛道以導群迷。而一切含識,俱無由瞻禮聖容,培植善根。聞法修持,開發心地也。
流通佛法的方法,最初必須以建立塔廟,印造經像作為開始。因為如果沒有塔廟經像,就沒有辦法奉仰尊貴的佛像,來修習淨行,闡揚佛道,化導群迷。而一切衆生,也就都沒有辦法瞻禮佛陀聖容,培植善根。聞法修持,開發心地。
流通之人,須真修實踐之僧,及有勢力财力之王臣紳商。一名内護,一曰外護。内護則嚴持禁戒,笃修淨業。于禅教律密淨土,或專主一門,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顯蒙庥(xiu)。陰翼治道,潛淑民情而後已。
流通的人,必須是真修實踐的僧人,以及有勢力财力的王臣紳商。僧人名為内護,王臣名為外護。内護,就要嚴持禁戒,專修淨業。對于禅宗、教下、律宗、密宗、淨土,或者專修一門,或者兼修各個宗派。必使自他都得到利益,陰陽二界全都蒙受庇護。暗中輔助國家治理,暗中化導民俗風情而後已。
外護則不惜資财,廣種福田。普令同人,發起信心。内外相資,法遂流通。若無有道德之内護,則師表未立,人将安仰。若無有勢力之外護,則資斧無出,外侮莫禦。
外護,就要不惜資财,廣種福田。普令同人,發起信心。内護外護相互資助,佛法得以流通。如果沒有有道德的内護,那麼師表未能建立,人們如何來仰賴呢。如果沒有有勢力的外護,那麼資費用度就沒有出處,外來的欺侮就不能抵禦。
以故如來将入涅盤,以法付囑國王大臣,并及諸天善神。令于後世乘願示生一切國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識。由是二千餘年,化被各國者,以内護外護,皆有人故。
所以如來将入涅盤,以佛法付囑國王大臣,以及諸天善神。令他們在後世乘願示生一切國土,來流通佛法,普利含識。因此二千多年來,佛法教化加被各國,是因為内護外護,都有其人的緣故。
我國自東漢時,方蒙法化。至晉而蒸蒸日上,至唐則諸宗悉備,幾等西天。由宋元明,以至清初,佛日恒輝,法輪常轉。
我國從東漢時期,方才蒙受佛法教化。到了晉朝,蒸蒸日上。到了唐朝,諸家宗派全都建立起來了,幾乎等同西天印度。從宋、元、明,以至清朝初年,佛日恒輝,法輪常轉。
至鹹同間,以兵歉叠遭,哲人日稀。國家不暇提倡,庸人濫收徒衆。多有無賴惡人,混入法門,遂緻一敗塗地。凡未閱佛經,未遇知識之人,見此遊行人間,造種種業之僧,便謂僧皆如是。
到了鹹豐同治年間,因為接連遭遇兵火荒年,智慧卓越的人日漸稀少。國家沒有閑暇提倡佛法,平庸僧人濫收徒衆。有很多無賴的惡人,混入佛門,于是導緻佛教一敗塗地。凡是沒有閱讀佛經,沒有遇到善知識的人,看見這些遊行人間,造作種種惡業的僧人,就認為所有的僧人都是如此。
從茲一唱百和,以為佛法無益于國,有害于世。莫不以逐僧占産,改廟為學是務。倡此事者,雖未必全昧心理。由不知佛法之所以然,但以己見妄測。緻令一班假公濟私者,視為奇貨,欲飽己囊。彼此效尤,勢如燎原。
從此一人唱,百人和,認為佛法無益于國家,有害于世人。沒有不以驅逐僧人,占用廟産,改寺廟為學校當作要務的。倡導這件事的人,雖然未必完全暗昧良心正理。由于他不知道佛法的所以然,隻是以自己的私見來妄測。緻使一班假公濟私的人,當作奇貨可居,想要填飽自己的私囊。彼此仿效,形勢如同大火燎原。
民國初立,屢經缁素高人呈部,祈大總統下令保護。四年,規定保護章程三十一條。猶有詞意含渾,易生弊端處,恐為後患。九年,程雪樓居士,面見大總統,祈其修改。因詳加商酌,規定二十四條。十年五月,公布各省。
民國剛剛建立,多次經僧俗高人呈文内務部,祈請大總統下命令保護寺院。民國四年,規定保護章程三十一條。還有詞意含混,容易生起弊端的地方,恐怕成為後患。民國九年,程雪樓居士,面見大總統,祈請加以修改。因此詳細加以商讨,規定了二十四條。民國十年五月,公布到各省。
今夏江蘇教育期成會,複援清末民初之例。以借廟開學,呈王前省長。遂蒙贊許,謂為無戾于法,實衷諸情,審慎周妥,良堪欽佩。令教育廳饬(chi)各縣遵照辦理。
今年夏天,江蘇教育期成會,又援引清末民初的先例。以借廟産開學校,呈送給前任省長王鐵珊。于是得蒙王省長的贊許,認為無乖于法律,實合于衆心,慎重妥當,很是欽佩。下令教育廳命令各縣遵照辦理。
此令一出,随即退任。江蘇僧界,大為震驚。鹽城各廟,多被侵奪。佥(qiān)謂去歲大總統教令公布,王前省長竟若罔聞,極口贊美。若不設法挽救,不但江蘇一省之寺廟,不能保存。而各省同此性質之人,誰不欲仗辦學校之名,以滅佛法而占僧産,為最有名譽利益之義務乎。
這個命令一發出,王省長就退任了。江蘇僧界,大為震驚。鹽城各個寺廟,大多被侵奪。都說去年大總統保護寺院的教令已經公布,而前任省長王鐵珊竟然置若罔聞,極口贊美奪廟辦學。如果不想辦法挽救,不但江蘇省的寺廟,不能保存。而各省與前任省長王鐵珊有相同性質的人,誰不想借辦學校之名,來滅除佛法而侵占僧産,為最有名譽利益的義務呢?
于是公舉代表三十人,以浩淨退居為首。懇于魏剛長王愚僧二居士。祈其轉達當軸,陳述利害。冀陰翼治道,潛淑民情之法,不至速滅。而江蘇韓省長,固通達政體,深知佛法者。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漫步裡給你的信 卷入異世界的少女 聽懂獸語後,惡女穩拿萬人迷劇本 蓮花樓,靠現代醫術解了碧茶之毒 逆天狐舞:女王稱霸錄 王熙鳳給林妹妹做娘? 心茴 逆天萌寶:娘親要逆天 末世遊戲:首殺拿到SSS級獎勵 入了地府工作群,成了鬼差忙不停 影後妹妹三歲半 謝茯和她的瘸腿夫君 綜影視:這個女配有點懵! 林風的靈修征程 怎麼都是沖師逆徒? 聖林通紀 陸總為白月光悔婚,我轉身閃婚了 驚!我的隊友是女孩子! 穿越帶空間商城老李家開挂了 仙尊歸來後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