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大清疆臣。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的學海堂(第1頁)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的學海堂(第1頁)

經過四年的發展,這時的學海堂也已經頗具規模,每日來往文瀾書院求學之人,絡繹不絕。阮元眼看學海堂學生衆多,便即在廣東士人中選擇了頗有名望的吳蘭修、林伯桐二人,托他們管理學海堂事務。這一日阮元也親自來到學海堂,觀看學生文作,吳林二人也将學海堂中十餘名才學出衆之人引至阮元面前,為阮元推薦後學。

“阮總制,這位便是學生舊友陳澧,他如今也已經是童生了,所以學生也推薦他進了學海堂,這裡是他所作詩文,還請總制過目。”吳林二人介紹了最前面幾名學生之後,一旁的譚瑩卻也帶着另一位十餘歲的少年走出,向阮元介紹道,阮元看着這陳澧所作文章,一時也是連連點頭。

“童生陳澧,你今年多大了?”阮元見這陳澧尚且年少,便即問道。

“回總制,學生今年十四歲。”這名叫陳澧的學生答道,不過他言語倒是頗為成熟,全不似第一次見到阮元。

“好,不錯,你無論詩文,在我看來,都已經小有所成。你雖然小,但入我學海堂讀書,這件事我可以答應你。”阮元也向陳澧表示了認同,并且說道:“當然了,你以後的道路,或為官,或治學,這我不應該強求于你,你也可以先潛心讀書幾年,以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做決定不遲。”

“學生謝阮總制指教!”陳澧眼看阮元不僅認同他進入學海堂,更是對自己從寬要求,并無嚴苛之語,也自十分激動,當即向阮元答謝道。

“不過話說回來,你們如今也有了不少學生,這詩文習作,四年積累下來,也有不少了吧?”阮元看着這些學生大多氣度沉穩,自是可靠的後輩,自也放心,向吳蘭修和林伯桐問道:“所以我倒是有個想法,我在诂經精舍的時候,曾經把學生文章詩作輯錄而成一書,當時叫《诂經精舍文集》,這個辦法你們也可以試試,你二人這段時間,就幫我把他們的詩作整理一下,挑一些寫得還不錯的,咱們也輯錄一部《學海堂集》,如何?”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吳蘭修和林伯桐看起來也沒有異議。

“總制,學生還有一個問題。”這時卻又是譚瑩向阮元補充道:“總制,如今兩廣士人,聽聞學海堂之名前來學習者,前後已有數百人了,可我們如今還是隻能在文瀾書院讀書講學,實在是越來越不方便了。去年聽前來主試的祁大人說,總制也有志于另擇一地,重新修建一座真正的學海堂書院,不知總制如今可有着落了?”

“哈哈,這件事我還在考慮呢。”阮元也向譚瑩點頭道:“不過你們也放心,經費我已經準備好了,至少為你們修建一座書院出來,這個錢廣東藩庫如今是出得起的。但如今還有兩件事我沒能定下,一件事是書院建成之後的經費,這個不着急,另一件就是選址了,我如今有幾個備選之地,隻是我看着,卻是各有不足,我今日也告訴你們,咱們群策群力,或許還有更好的辦法呢?我如今想到兩個地方,前明南園舊址和海幢寺,那邊都有空地,但南園那邊空地太少,顯然不夠你們使用,海幢寺又太遠了,總是感覺都差了一點,你們若是找到合适的地方,也盡快告知于我,咱們好盡快開工啊。”

“學生遵命!”譚瑩聽得阮元隻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建校地址,經費卻不在話下,自然十分欣喜。

“阮總制,方才您幕中的一位方先生到了,說是有件事想要向您求問,不知您可要見他?”然而,這時門外卻有一名學生突然走進廳堂,向阮元彙報道。阮元自也清楚,他說的方先生,多半便是之前主動為自己寫禁煙檄文的方東樹。

“好啦,你們的事辦的都不錯,後面修文集,建學校的事,也要多多在意啊,你們就先回去吧。”阮元似乎也很想見到方東樹,便讓學海堂諸人先行離去了。很快,方東樹便在那名學生帶領下,到了阮元所在書房之内。阮元見了方東樹,便即向他笑道:“植之啊,你看,這學海堂學生已經不少啦!如今他們也需要飽學師長,為之主講才是,我想着,你從來學問不錯,所以……我想請你也來學海堂,為他們出些題目,方便他們讀書進學,你看如何?”

“這個嘛……在下願意一試。但在下今日前來,是另有一事,想要問過阮總制,阮總制,您可知您幕中另有一人,名叫江藩,此人作了一部《國朝漢學師承記》,聽說還有總制作序,是嗎?”不想方東樹對于是否願意主講學海堂,為學校學生出題,均是痛快應下,而在他看來,似乎江藩的新書要比學海堂重要得多。

“這……确是不錯,我為他作了一篇序文,可是……你今日前來找我,就是為了問我鄭堂有沒有寫了這一部書嗎?”阮元聽着方東樹之語,卻也不覺疑惑,道:“若是你也想看,我這裡還有一部,便先借于你看,如何?”

“多謝阮總制了,既然這江藩著書之事是實,那在下今日也請總制答應在下一個請求。”方東樹卻忽然對阮元道:“請阮總制重新刊刻此書,并将江藩卷首之語盡數删去,以正視聽!”

“植之,你這是何意?”阮元聽着方東樹這頗為不講道理的請求,一時卻也不解,問道:“鄭堂卷首之語……究竟是那些語句,你覺得不妥呢?我也看過他卷首之言,内容很多啊,我總不能都删了吧?”

“總制,這一句在下還記得,在下看來,這句話乃是颠倒黑白!‘宋初承唐之弊,而邪說詭言,亂經非聖,殆有甚焉,至于濂洛關閩之學,不究禮樂之源,獨标性命之旨,義疏諸書,束置高閣,視如糟粕。經學一壞于東西晉之清談,再壞于南北宋之道學。’總制也應該清楚,孔孟之道,自孟子之後沉寂千年,是朱子集濂洛關閩之大成,終成今日之學,聖人之義,如此方才複現于世。這江藩卻不辨是非,以道學為壞事,以濂洛關閩為糟粕,這不是說,朱子他老人家的理學之言,都是錯的嗎?這般胡言亂語,總制怎能徑自為他刊刻?總制學兼漢宋,自當兼容并包,若要兼容,便不能容許此等非聖無法之言,還請總制三思,納在下之進言,删去此等荒誕不經之語!”(按:此處江方二人所言濂洛關閩,指的是兩宋時四地五名以理學聞名之人,濂即自号濂溪之周敦頤,洛即程頤、程颢兄弟,因出身河南聞名,關即關中名家張載,閩則是最後集大成之福建朱熹。清時多有人認為,宋代理學乃是五人治學理論之總彙,故往往不再以“宋學”或“程朱”泛指理學,而是曆數兩宋五人,以示完全。)

“植之,你想說的,是這樣的啊……”阮元沉吟半晌,想着方東樹與江藩似乎并無其他過節,想來隻是學派不同之争,自己隻需為二人開解,尋個折中之法,便也足以解決二人糾紛,便即向方東樹道:“植之,其實你有所不知,鄭堂這卷首之語,是之前他中年時所書,如今鄭堂也快六十了,氣性早就不如以前激烈了。要不我也去問問他,正好,鄭堂之前還對我說,也要将國朝精于宋學之人列為一書,以觀宋學師承淵源呢。既然他都有這個想法了,你又何必與他過不去呢?隻待他将那宋學一書寫出來,你們也自當開解了,怎麼樣?”

“這……那多謝阮總制了,隻是……若是宋學之書由他江藩來寫,我……我覺得總會有偏頗啊?”方東樹似乎對江藩并不放心。

“這有什麼啊?我也跟鄭堂說說,該承認的宋學義理,我也不會輕易否認不是?這書編成之後,我也給你看看,到時候咱們一同品評,這樣應該會更公允一些吧?”阮元倒是并不在意江藩著書之事。

“那就有勞總制了。”方東樹眼看阮元态度尚屬寬和,便也放心,向阮元拜别而去。

隻是這時的阮元,也确實低估了方東樹這個看似熟悉的幕僚。

春去夏來,轉眼已是五月之末,正好是孔璐華四十七歲的生日,不過這一日卻同尋常生日大異。因阮元時常外出閱兵之故,之前孔璐華幾次生日,阮元都未能陪在她身邊,但這一日阮元卻意外表示,想要帶孔璐華去一處她所不知的地方,為她祝壽。孔璐華看着也是好奇,想着或許阮元也有杜絕學生僚屬借自己生日送禮之意,便同意了阮元。這日一早,二人便備下轎子,一路向城西而來,而落轎之地,竟是綠樹成蔭,湖水清澈。阮元也為她準備了一條小船,二人便即登船遊玩,湖中除了陣陣綠蔭之外,尚有數百株荔枝樹,這時也已經結滿了碩大的荔枝,即便是二人在遊船上看向兩岸,也隻覺荔枝鋪天蓋地,正是一片豐收之景。

“夫子,你今日帶我看了小半日了,這裡風景還真美啊。隻是……這個湖叫什麼名字,我卻還不知道呢。”孔璐華看着這片湖水與四周綠葉相襯之狀,心中也自是欣喜,便即向阮元問道。

“這裡啊,這裡其實不是隻有一個湖,夫人可能沒發現,這裡其實是個荔枝園啊?”阮元也向孔璐華笑道:“這裡種了很多荔枝,所以一般被稱為荔枝灣,但廣州人對這個園子也有個别名,叫唐荔園。相傳唐朝鹹通年間,司空鄭從谠來任嶺南節度使,便曾在此地雅集文士,五代十國南漢之時,這裡更是全盛,如今雖在城外,也改成了荔枝園,但我多閱舊典,這等上古絕佳之地,我豈能全無覺察?今人往往不知這裡舊唐十國典故,隻知道裡面有不少荔枝,可是究其根本,這千年之前的文風鼎盛之地,才正是你我得一二閑暇之日,出門賞玩的最佳之處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法力無邊高大仙  西北風  [火影]穿成宇智波後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超級女婿  我在聊齋修功德  明末大軍閥  誰能拒絕毛絨絨[刀劍]  超凡:從惡魔開始  [排球]平平無奇谷川君  BUG生存指南  攻略安室透很難嗎?  兵擊之神,從攀登超越之塔開始  女神的超級贅婿  從滿月開始的觀影[名偵探柯南][觀影體]  攻略宇智波這事我可太會了  純愛戰士永不言棄[主攻]  本王姓王  酒廠社畜模拟器  [綜武俠]天下第一美人  财神崽崽在娃綜爆紅了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