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人到晚年固然有夕陽黃昏之歎,“歲寒爾後知松柏之蒼勁”。但“老骥伏枥”,老當益壯”之雄心更顯得輝煌。人的一生,沒有精神追求,即使是正當少年,但頹靡自堕,又有何用?有精神追求和理想抱負,即使在老年卻生機勃勃,又何來“徒傷悲”之歎呢?
戴震(1723--1777),字慎修,又字東原,是安徽休甯隆阜(今屯溪市)人。我國18世紀傑出的大學問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尤長于考據、訓诂、音韻,為清代考據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戴震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大字不識的小販,養家糊口也很難。戴震稍長時,在鄉從塾師學習。他十分珍惜學習機會,勤學好問,善于獨立思考。戴震青少年時,家庭生活困難,他不得不放棄上學的機會,肩挑小貨擔,出外做些小買賣。在做小商販的行途中,他一有機會就拿起書本邊走邊看,邊看邊誦,邊誦邊記。往往出門做一一回生意,他就要背誦數頁書。就這樣,他對《十三經注疏》了如指掌。
戴震生活艱辛,但總忘不了讀書。後來,他随父做生意客居南豐,在這裡他開始“課學童于邵武”。他一邊教童蒙學館以維持生活,一邊努力讀書,研究學問,故經學日益長進。20歲時,他結識了當時着名的學者江永,即受學于江氏門下。近40歲時,他才參加鄉試并中舉。從此,生活才有了些安頓。
盡管戴震成了舉人,但在以後十餘年裡,卻屢試不第,隻好以教書為業。50歲時曾主講于浙東金華書院,被錢大昕稱為“天下奇才”,推薦給尚書秦蕙田協助修《五經通考》後會試不第,應直隸總督方觀承之聘,修《直隸河渠志》。爾後又遊山西,講學于壽陽書院,修《汾州府志》和《汾陽縣志》
乾隆三十八年(1699年),清政府開四庫館,由《四庫全書》總編紀昀等人引薦,奉诏人四庫館為纂修官。乾隆四十年,戴震已53歲,奉命與當年貢士同赴殿試,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在館校書五年間,除《儀禮集釋》《大戴禮記》外,還校有《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等,對于中國古算學的恢複與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最後他因積勞成疾而去世,享年55歲。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隨風而行 熱浪 遊戲背後吾成神 萬界最強軍團系統 打怪爆率太高,開局轉職武神 法武紀元1開端 暗戀歸航 大宋小農之一代天驕 諾蘭利亞編年史 野月亮 人在江湖:我騙色騙财騙盡人心 假裝破産,我被踢出家族聊天群 白色季節 天災孵化器[app] 看到彈幕後,肥妻原身覺醒了 異世小旅館 王妃狀态易崩壞 發現crush的秘密後 超獸武裝之永恒王座 這個娛樂圈不混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