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王所思半生不易,因不願與舊黨為伍斷送仕途,被打發到雲州數十年,仿若朝堂棄子,偏他兒子也不争氣,讓他陷入事業、家業雙失敗,所以才有這一番酒後肺腑之言,文靖安和陳崇章便隻好暫時性認兒子,相視一眼,心有靈犀道:“王大人正如我們的再生父母!”
王所思老淚縱橫,連聲道:“好好!我果然沒有看錯人!”
看到王所思這麼動情,文靖安和陳崇章倒分不清楚他是酒後胡言還是心裡當真了。
不過毋庸置疑,王所思對他們确實有一番别樣的感情,願意竭盡所能推他們一把,将他們推到更廣闊的舞台去,王所思不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好官,但絕對一個是肯推舉人才的伯樂。
當晚衆人盡興,王所思喝得酩酊大醉,文靖安也多喝了幾杯,但他不會喝醉,最後用出恭這個老借口和陳崇章先行告辭。
院試發案迅速,第一場的覆試也是接踵而至。
院試第一場覆試叫做“提覆”,至于為什麼,大概可以理解為“提督學政親自主考的覆試”又或者“提取頭場合格考生進行覆試”,兩個猜想,不一定對,對不對都無傷大雅,隻要知道考生提覆合格,不管名次如何,院試是必然通過了,已經可以提前慶祝自己拿到秀才功名,一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士”的階層。
士農工商,高人一等。
因着提覆有這層重要的意義,整個流程依然如頭場嚴格,進場、搜身、查驗供單、以座位号代替姓名等等,都在學政官眼皮子底下逐一進行,不會有絲毫松懈。
由于頭場三千多人隻刷剩六百多人,進場的時間便寬裕多了,文靖安和陳崇章一直睡到卯初(5:00),王所思那邊才派胥吏過來叫醒他們,文靖安到行館大堂時,發現其他考生都已集合完畢,王所思臉色如常,仿佛昨晚喝醉是假裝的。
實際上王所思混迹官場多年,早就練成喝酒辦事兩不誤的硬功夫。
不過他還記得不記得自己昨晚跟文靖安、陳崇章說了什麼話,他想起那些話會不會尴尬就不得而知了。
他隻是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說道:“既然人都齊了。宋教谕——”
宋教谕會意,向衆考生道:“檢查你們的考籃,确定東西都帶齊了,每人都門口領一份面餅,路上邊走邊吃。”
衆考生齊聲應是,王所思道:“出發!”
考場還是老地點,什麼流程文靖安已輕車熟路,搜身進場交供單領答題紙,隻是這次他把供單交給學政官時,這位三品大員看了他的名字,眼神忽變,心裡響起一個聲音:這便是頭場案首?
學政官将答題紙壓了壓,特意打量文靖安。
他第一眼看到文靖安覺得有些疑惑,怎麼感覺這位少年儒生似曾相識,倒像是在哪兒見過?
當文靖安也看他時,他才恍然醒悟,原來頭場的時候,文靖安擡頭看過他一眼!
三千多考生人數是不少,但鮮有人敢正眼看他,文靖安是其中一個,給他留下了印象。
老學政心裡自然而然響起一個聲音:“原來是此子。”
遂将答題紙給了文靖安,又給了文靖安一個饒有深意的眼神。
文靖安隻當是尋常檢查,不做其他想法,拿了答題紙,由監考官領着去新的坐位,這次他分到的座位就不是地字廿八,而是天字第九,重新分配座位也是為了糊名,防止閱卷官和考生勾連作弊。
提覆與頭場相比就簡單多了,回歸了老套的科舉道路,考一道四書文、一道五經文外加一首試帖詩,而為了體現院試的非同凡響,四書文和五經文都是截搭題。
四書文題目是:堯、舜帥天下以仁,臣事君以忠。
前半句出自《大學》,後半句出自《論語》,從題幹看前後句有一定的意思關聯:堯和舜以仁政來統治天下。臣子應該以忠心侍奉君王。
不消多說,又是一道循規蹈矩的四書文,歌頌遠古聖君賢臣,轉而引述到當今皇帝和朝廷一幹“忠臣”,然後再重點強調自己如果做了官,一定是天下第一大忠臣,那就完全切合題意。
五經文便有些牛頭不搭馬嘴了,題目是:潛龍勿用,謂我何求?
前半句出自《易經》,後半句出自《詩經》,咋看之下确實風牛馬不相及,但從前一題四書文的解題方法中可以窺見出題者也就是那位學政官的出題思路——将兩句話的意思前後聯系起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惡龍毀滅世界中途失業 我的絕色總裁老婆 重生閃婚:軍少,撩一個 七零科研大佬的嬌氣包 認罪悔罪記錄 她在末日橫行 聖父嗎?我裝的[無限流] 雙兔傍地走 敲萌小怪獸直播養飼主 醫毒雙絕:天才小狂妃 都市極品強龍 小公主與少将軍 最強修真學生 嫡女謀:侯爺請息怒 一個騙子挂牆頭 七十年代掌中嬌 擁有歐皇光環後我被迫爆紅又暴富[全息] 你不要兇我呀 滿級魔尊被迫從良 全民男神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