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黼立即進宮跟趙佶請示。
趙佶聽罷,道:“這不就是募捐嗎?”
王黼說:“這與募捐有所不同,跟收稅倒是有些相似。再說,官家您收複燕京,還不是想為他們打造一個太平盛世,他們出些财力,不理所應當嗎?”
趙佶覺得王黼說得有理,可他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畢竟,有宋以來,沒跟窮苦百姓要過錢。
見趙佶遲疑,王黼怎麼會不知道趙佶所想,遂道:“事有輕重緩急,如果被李衍逃出雲地,那咱們大宋可就危險了。”
聽王黼這麼說,趙佶立即不再猶豫,道:“好,就依愛卿所湊!”
王黼趁機又道:“為保證專款專用,臣建議,在三省設置一個專門機構,就叫經撫房,全權處理收複燕京所需軍費問題,不用樞密院過問,由臣本人親自掌控,以保證北伐所需一切費用能及時到位。”
所謂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作為中央政府機構,三省産生于不同的曆史時期,其組織形式和權力範圍,在發展過程中也各有演變。
尚書省産生于東漢,當時稱尚書台。
中書省和門下省則形成于三國時期。
到隋朝,三省才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構成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
三省在唐朝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簡單來說,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長官叫中書令,門下省是審核機構,長官叫侍中,尚書省是執行機構,長官叫尚書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
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長官皆稱為尚書。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系統。
但北宋初期的政權體制與隋唐時又有些差别——三省名存而實亡。
在宋神宗元豐改制以前,北宋實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分别掌管政務和軍事。
中書門下又叫政事堂、東府,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
樞密院又叫西府,長官稱樞密使,又稱樞相。
三司即戶部司、度支司、鹽鐵司,三司号稱計高官官稱三司使,又稱計相,主管全國财政。
這樣,政、軍、财三權獨立,互不統屬又相互制衡,他們都直接對皇帝負責。
如果說,三省六部制是從程序上對相權的削弱,那麼二府三司制則是從實體上對相權的消弱,其目的都是加強皇權。
到了元豐五年,宋神宗親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銷中書門下,恢複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權體制變為三省一樞密院制。
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是首相,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是次相,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為副宰相。
三省既掌管政務又掌管财務,樞密院依然主管軍事。
政和年間,蔡京擔任太師,将尚書左右仆射改稱“太宰”和“少宰”,他自己則開創了總領三省的先例。
而現在,總領三省的便是王黼。
在得到趙佶的同意後,王黼馬上開展工作——他迅速向全國各路府州下達指令,要求他們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并派督查官員下去,對各路府州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該考核與官員的政績和升遷直接挂鈎。
不久,六千二百萬貫錢,便陸續轉入到經撫房。
對于王黼獨專經撫房,兵部員外郎李熙靖提出過疑問,他對王黼說:“應奉之職,非宰相所當預。尚書、樞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經撫何為者哉?”
王黼聽後很不高興,李熙靖因此四年沒有得到過提拔。
蔡京對王黼成立經撫房也很不滿——蔡京雖然已經緻仕,但他對朝廷大事還密切關注着,也可以說,盡管已經七十五歲了,可蔡京還期待着東山再起。
當蔡京聽說,為收複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國按人頭征收免夫錢,他不禁為之垂淚。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僵約]我和九叔有個約會 熱搜又被我承包了 [火影]我小号上萬 紅樓之黛玉很嚣張 [柯南]從大逃殺退役後的我在酒廠打工 綜漫 以閃女兒被迫乙女遊戲 我不想受歡迎啊 高專攻略指南 古代漁村生活日常 [足球]後防天團[番外] 中原文子和她的平靜生活[綜] 柯南拯救警界日常 我加入酒廠是為了掙錢 喜歡cos男神女兒的我穿越後 古惑仔之遇見你的十七歲 年代文裡的未婚妻[穿書] 偏執大佬的心頭寵 反派瘋起來連自己的白月光都不要了 說好的女主成了攻 沙雕滞銷,幫幫我們![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