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重返大隋 > 第59章 征遼亦偶然(第2頁)

第59章 征遼亦偶然(第2頁)

一直招兵買馬,積谷練兵,修築城防。而隋朝也是先滅南陳,再敗突厥,萬事齊備,隻等着東征高麗了。高句麗人并不傻,他們不想做以待斃,因此他們在備戰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拉攏東北的各部族,尤其是靺鞨和契丹,尤其是契丹。契丹處于突厥、大隋、高麗三家之間,無論契丹倒向誰,誰都能在這場對峙之中取得積極主動的地位。契丹此時就如同三國之時的荊州,關系全局。契丹人早年是突厥附屬,後來依附隋朝,高麗人很希望把契丹給拉攏到他們一邊,以增加戰略緩沖地帶,同時打通與突厥之間的通道,關鍵之時可以突厥高麗聯手。

“高麗狼子野心,朝廷早洞若觀火,隻是之前一直沒有合适的出兵理由。現在,高麗人愚蠢的想把契丹綁上他們的戰車,這正是授之以柄。我可以告訴你,朝廷方面已經正在讨論征讨高麗之事,我已經向天子上表,自請為行軍元帥統軍出征。到時本王統大隋雄兵數十萬,高麗彈丸小國,必一舉踏平爾。因此,這次讓你北上,也有打前鋒的意思,你多搜集下高麗情報。孤率軍到後,調你帳前效力,滅高麗之後,必按功授賞,為你舉薦受官。”

淩雲一愣,怎麼楊廣要率軍去打高麗,這不對啊,曆史上,開皇十八年征高句麗,楊諒才是統軍元帥,高颎是行軍長史,上柱國王世積是陸路元帥,周羅睺是水師元帥,統兵三十萬征遼,最後大敗而回。怎麼現在成了楊廣要去統兵征遼,他揉了揉腦袋,感覺不對勁。他不認為換了楊廣去征遼,這次就能反敗為勝,事實上,第一次征遼,三十萬隋軍并非敗于高麗,而主要是出兵的時間不對,水師從山東半島出發,結果遇上台風,幾乎全軍盡沒,直接翻海上了。而陸軍大部隊,情況也不好。他們出發沒多久,結果遇上大雨,道路大多淹沒,泥濘難行,全軍爆發了疫症,死傷無數。偏偏又因道路損壞,結果後續的糧草辎重難以及時補給,這就造成了更大的麻煩,全軍缺糧。又是瘟疫又是斷糧,加上地理形勢不熟,這支大軍最後好不容易抵達遼河與高麗對峙,還希望水軍能及時抵達增援,結果最後隻等來了水軍遇風浪沉沒的消息,隋軍後無援軍,内無糧草,最後隻得撤軍。可一路缺糧,加上瘟疫和沼澤一般的道路,最後撤回來的兵馬,有人說隻剩下兩千多人,有人說還剩下了四萬。但不論剩下多少,隋軍是大敗特敗,甚至可稱為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兵敗。

換楊廣去統兵,能改變這結果麼,淩雲認為不能。楊諒雖然是個寵壞的皇子,沒什麼本事,可高颎可是大隋最能文能武的人,當年的平陳,高颎就是行軍長史,真正節制五十二萬大軍的人。還有當初楊堅執掌北周時的叛亂,高颎就是監軍。沖鋒陷陣,高颎絕不會是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這些人的對手,可若統領大軍,高颎絕對是大隋少有的名帥。

“殿下,某以為征高麗之事殿下不宜親去。高句麗山高水遠,立國五百年,彪悍了得。尤其是遼東寒冷,且地形多山。高句麗修建了大量的山城堡寨,攻打高句麗會很難。最難的不止是天氣和地形,還有後勤運輸艱難,通往遼東之地根本沒有像樣的道路,尤其是遼西一帶,每到春夏季節,那裡就是一片澤國,二百餘裡,艱難通過。兵馬越多,補給就會越艱難,到時大兵頓于險要關隘之下,如何能勝?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草率征遼太過冒險。殿下如今賢名在外,又有北禦突厥南平陳朝的武功,何必要犯險征遼?勝了,不會有太大好處,若萬一敗了,到時可就帶來極大的傷害了。”

楊廣有些驚訝于淩雲對征遼的不看好,在楊廣看來,高麗雖然說立國五百年,可不過是一個邊荒的小部落罷了,算不得什麼國度。想強大無匹的突厥汗國,還不是被大隋打的四分五裂,隋軍精銳,天下無敵。小小高麗,不過是手到擒來,以往不過是沒有騰出手來而已。怎麼可能會打不過高麗呢?

“你的意見也有些道理,孤會考慮的,也許孤應當奏請聖上以楊素為行軍長史。楊素将兵,百戰百勝,向無一敗,有他協助孤,必無問題。”

淩雲直搖頭,楊廣這是要作死啊。高麗真有那麼好打,你後來又怎麼會四征高麗而失敗,還弄的亡國。楊廣想作死,本不關他事,可如今他和楊廣是綁在一起的,一條船上的人。楊廣若後敗遼東,估計這奪儲之事可就難說了。

“殿下,某以為殿下此時應當全力謀劃奪儲之事,實不應當再分散精力于征遼之事。何況楊素是展下朝中最大助力,此時怎麼能輕離。我覺得,殿下不如靜觀其變,隻要殿下不主動請将,陛下當會以漢王楊諒挂帥統兵,然後擇一重臣節制兵馬,最有可能的就是讓左右仆射的高颎或者楊素前往,到時殿下可于宮中活動一二,讓高颍出外帶兵。”

楊廣打量淩雲,考慮他的提議。

“殿下,這樣做好處有三,其一,殿下可專主謀劃奪儲之事。其二,将太子的最大支持者高颎調離朝廷,是去其左膀右臂也。其三,讓漢王出兵征遼,也正好不讓他有機會插手奪儲之事。如此一舉三得,豈不最好。不管征遼勝利如何,對于殿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太子拉下馬,奪得儲位。隻要能借此機會奪得諸位,到時不管征遼敗或勝,殿下都是最後的赢家。”

這番話說的楊廣果然動心,他原先考慮的是借征遼的機會,再赢取更多的聲望,以此沖擊太子之位。不過現在淩雲這麼一提,倒讓他換了個角度來看待這次的征遼之事。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機會,可以借征遼把威脅到他争儲的高颍和楊諒兩個都排除出外。

“征遼真的會失敗?”楊廣還是有些遲疑的問道。

“草率出征,必敗!”淩雲堅定回道。這可是曆史明載,大隋第一次征遼,大敗特敗,全軍覆沒!

ps:求票票,第二卷就要開始了,提前預告,第二卷卷名:飲馬長城窟!,!

一直招兵買馬,積谷練兵,修築城防。而隋朝也是先滅南陳,再敗突厥,萬事齊備,隻等着東征高麗了。高句麗人并不傻,他們不想做以待斃,因此他們在備戰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拉攏東北的各部族,尤其是靺鞨和契丹,尤其是契丹。契丹處于突厥、大隋、高麗三家之間,無論契丹倒向誰,誰都能在這場對峙之中取得積極主動的地位。契丹此時就如同三國之時的荊州,關系全局。契丹人早年是突厥附屬,後來依附隋朝,高麗人很希望把契丹給拉攏到他們一邊,以增加戰略緩沖地帶,同時打通與突厥之間的通道,關鍵之時可以突厥高麗聯手。

“高麗狼子野心,朝廷早洞若觀火,隻是之前一直沒有合适的出兵理由。現在,高麗人愚蠢的想把契丹綁上他們的戰車,這正是授之以柄。我可以告訴你,朝廷方面已經正在讨論征讨高麗之事,我已經向天子上表,自請為行軍元帥統軍出征。到時本王統大隋雄兵數十萬,高麗彈丸小國,必一舉踏平爾。因此,這次讓你北上,也有打前鋒的意思,你多搜集下高麗情報。孤率軍到後,調你帳前效力,滅高麗之後,必按功授賞,為你舉薦受官。”

淩雲一愣,怎麼楊廣要率軍去打高麗,這不對啊,曆史上,開皇十八年征高句麗,楊諒才是統軍元帥,高颎是行軍長史,上柱國王世積是陸路元帥,周羅睺是水師元帥,統兵三十萬征遼,最後大敗而回。怎麼現在成了楊廣要去統兵征遼,他揉了揉腦袋,感覺不對勁。他不認為換了楊廣去征遼,這次就能反敗為勝,事實上,第一次征遼,三十萬隋軍并非敗于高麗,而主要是出兵的時間不對,水師從山東半島出發,結果遇上台風,幾乎全軍盡沒,直接翻海上了。而陸軍大部隊,情況也不好。他們出發沒多久,結果遇上大雨,道路大多淹沒,泥濘難行,全軍爆發了疫症,死傷無數。偏偏又因道路損壞,結果後續的糧草辎重難以及時補給,這就造成了更大的麻煩,全軍缺糧。又是瘟疫又是斷糧,加上地理形勢不熟,這支大軍最後好不容易抵達遼河與高麗對峙,還希望水軍能及時抵達增援,結果最後隻等來了水軍遇風浪沉沒的消息,隋軍後無援軍,内無糧草,最後隻得撤軍。可一路缺糧,加上瘟疫和沼澤一般的道路,最後撤回來的兵馬,有人說隻剩下兩千多人,有人說還剩下了四萬。但不論剩下多少,隋軍是大敗特敗,甚至可稱為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兵敗。

換楊廣去統兵,能改變這結果麼,淩雲認為不能。楊諒雖然是個寵壞的皇子,沒什麼本事,可高颎可是大隋最能文能武的人,當年的平陳,高颎就是行軍長史,真正節制五十二萬大軍的人。還有當初楊堅執掌北周時的叛亂,高颎就是監軍。沖鋒陷陣,高颎絕不會是賀若弼,韓擒虎,史萬歲這些人的對手,可若統領大軍,高颎絕對是大隋少有的名帥。

“殿下,某以為征高麗之事殿下不宜親去。高句麗山高水遠,立國五百年,彪悍了得。尤其是遼東寒冷,且地形多山。高句麗修建了大量的山城堡寨,攻打高句麗會很難。最難的不止是天氣和地形,還有後勤運輸艱難,通往遼東之地根本沒有像樣的道路,尤其是遼西一帶,每到春夏季節,那裡就是一片澤國,二百餘裡,艱難通過。兵馬越多,補給就會越艱難,到時大兵頓于險要關隘之下,如何能勝?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草率征遼太過冒險。殿下如今賢名在外,又有北禦突厥南平陳朝的武功,何必要犯險征遼?勝了,不會有太大好處,若萬一敗了,到時可就帶來極大的傷害了。”

楊廣有些驚訝于淩雲對征遼的不看好,在楊廣看來,高麗雖然說立國五百年,可不過是一個邊荒的小部落罷了,算不得什麼國度。想強大無匹的突厥汗國,還不是被大隋打的四分五裂,隋軍精銳,天下無敵。小小高麗,不過是手到擒來,以往不過是沒有騰出手來而已。怎麼可能會打不過高麗呢?

“你的意見也有些道理,孤會考慮的,也許孤應當奏請聖上以楊素為行軍長史。楊素将兵,百戰百勝,向無一敗,有他協助孤,必無問題。”

淩雲直搖頭,楊廣這是要作死啊。高麗真有那麼好打,你後來又怎麼會四征高麗而失敗,還弄的亡國。楊廣想作死,本不關他事,可如今他和楊廣是綁在一起的,一條船上的人。楊廣若後敗遼東,估計這奪儲之事可就難說了。

“殿下,某以為殿下此時應當全力謀劃奪儲之事,實不應當再分散精力于征遼之事。何況楊素是展下朝中最大助力,此時怎麼能輕離。我覺得,殿下不如靜觀其變,隻要殿下不主動請将,陛下當會以漢王楊諒挂帥統兵,然後擇一重臣節制兵馬,最有可能的就是讓左右仆射的高颎或者楊素前往,到時殿下可于宮中活動一二,讓高颍出外帶兵。”

楊廣打量淩雲,考慮他的提議。

“殿下,這樣做好處有三,其一,殿下可專主謀劃奪儲之事。其二,将太子的最大支持者高颎調離朝廷,是去其左膀右臂也。其三,讓漢王出兵征遼,也正好不讓他有機會插手奪儲之事。如此一舉三得,豈不最好。不管征遼勝利如何,對于殿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太子拉下馬,奪得儲位。隻要能借此機會奪得諸位,到時不管征遼敗或勝,殿下都是最後的赢家。”

這番話說的楊廣果然動心,他原先考慮的是借征遼的機會,再赢取更多的聲望,以此沖擊太子之位。不過現在淩雲這麼一提,倒讓他換了個角度來看待這次的征遼之事。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機會,可以借征遼把威脅到他争儲的高颍和楊諒兩個都排除出外。

“征遼真的會失敗?”楊廣還是有些遲疑的問道。

“草率出征,必敗!”淩雲堅定回道。這可是曆史明載,大隋第一次征遼,大敗特敗,全軍覆沒!

ps:求票票,第二卷就要開始了,提前預告,第二卷卷名:飲馬長城窟!,!

一直招兵買馬,積谷練兵,修築城防。而隋朝也是先滅南陳,再敗突厥,萬事齊備,隻等着東征高麗了。高句麗人并不傻,他們不想做以待斃,因此他們在備戰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拉攏東北的各部族,尤其是靺鞨和契丹,尤其是契丹。契丹處于突厥、大隋、高麗三家之間,無論契丹倒向誰,誰都能在這場對峙之中取得積極主動的地位。契丹此時就如同三國之時的荊州,關系全局。契丹人早年是突厥附屬,後來依附隋朝,高麗人很希望把契丹給拉攏到他們一邊,以增加戰略緩沖地帶,同時打通與突厥之間的通道,關鍵之時可以突厥高麗聯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20米限定戀愛  福娃奶乎乎:逃荒路上旺爆全家  夜少夫人離婚後好美好飒  七零空間:知青嬌妻被糙漢寵爆了  帶着APP當領主  重生胖妞:富婆我要嬌養首輔大人  小叔,丫頭我放棄你了  暗火沉迷  掌握本源  刀鎮星河  七零知青:嫁給科研大佬被甜寵了  是他的心尖尖  極緻甜寵:墨哥哥别氣,我會乖的  514651  不訴相思  瑾瑾纏堯在心上  正嬌娆  病弱總裁墜海後被我撿到嬌養了  快穿之清朝寵妃日常  415341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