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覆漢 > 附錄6 舊燕書 太祖武皇帝本紀 卷一 卷二素來不言(第1頁)

附錄6 舊燕書 太祖武皇帝本紀 卷一 卷二素來不言(第1頁)

,,,!

兼奉漁陽豪族張舉為天子,中樞以為堪憂,乃拜太祖持節督塞内諸郡。

三月,破管子城,斬張舉。四月,太祖與烏桓戰,渡大淩河,衆七千餘,忽有段部鮮卑遣使來報,以告烏桓單于丘力居引兵兩萬伏于小淩河東,星夜來攻。時衆篝火啜熱湯于野,鹹失色驚立,湯流滿地,唯太祖不動容,徐徐啜引,複舉碗曰:“此碗可扣賊!”衆迺安。乃夜雨發軍,烏桓不備,大敗之,得複柳城,斬賊酋丘力居、塌頓。

會靈帝崩,太子即位,何太後臨朝。大将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何太後不聽。進乃召邊軍三路,募兵五路,又欲以太祖為後援,鎮壓局面,以脅何太後。書至遼西,太祖見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于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将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恐吾未至而見其敗也。”

光熹元年五月,大将軍何進謀誅宦事,不密,反為誅。洛中遂亂,張讓、趙忠等亦在亂中伏誅。袁紹乃私诏董卓入洛。卓既入洛中,竟行廢立事,又使李儒鸩帝。

太祖聞卓亂政,發檄文會盟于常山,求速南下河東,直趣董卓。十月,起兵,出雁門,過三晉,破匈奴,斬楊終。至河東,臨上黨。

時有河東白波賊,以郭太首,拒太祖于襄陵,太祖既出營,乃引衆彙騎兵兩萬衆親列陣于東,其軍陣嚴整,盔甲耀眼,迎夕陽奪目,宛若天神,賊軍望之悚然。太祖見賊震動,乃令全軍歡呼,既停,不鼓,直引衆向前,賊陣望旗幟動搖,未及十步,猝停,賊乃恍然驚疑,而陣型漸潰。如是再三,賊全軍震動,左右離散。賊首郭太遙而望之,知不可為,亦明太祖仁念,乃自戕,并使親衛匣其首以降,河東遂平。

卓聞而懼之,乃議遷都,驅百萬士民西入關中。太祖聞之,乃速入弘農,雄關在前,厚兵在後,所謂困于重兵之中,受制于東西之間。或勸之,當走河東。珣乃揚聲對曰:“行百裡者半九十,正所謂也,艱難之時,愈見人心,且勉力支撐,勝敗未可言也。”俄而,又聞袁紹提關東軍往平兖州,将赴河北,左右複勸,當歸河北,已定人心,珣亦喟然對曰:“人不負我,我不負人,關中百萬士民翹首以盼,焉能棄之?如袁本初空談大義,棄擲國家,吾恥之焉!”又破陝縣,殺卓婿牛輔、李儒。再克潼關、蒲津。後聞卓在郿縣,但過長安而不入,令曰:“敵隻一人,正在郿縣。”長驅圍萬歲塢,使人遞刃入塢。卓見之,乃自刺死。

史臣曰:“太祖幼年失怙,起于郡吏,凡數十載披荊斬砺,出生入死,不假他手,乃功成帝業!”

卷二:

漢光熹元年,七月,太祖既讨董成,白馬入長安,乃召長安有之公卿大夫至未央宮東阙上問之。罪卓十,曰矯诏引兵入洛,曰擅行廢立,曰鸩殺太後,曰鸩殺少帝,曰強遷國都,曰僭儀制修萬歲塢,曰無故夷太傅、太仆,曰私領相位,曰發皇陵并諸丘墓,曰拷略河南、三輔并殘其兵民無辜,凡十罪,皆不赦也。并出從卓者立左三出阙,出非卓者立右三出阙。罪畢,立于左者,有八九,太祖乃勃然曰:“天下為亂如此,非獨卓之過,尤為靈帝與諸卿之罪也!”

同月,太祖以衛将軍之官政,先處三輔庶務,撫民複農事;又收涼州部,平卓餘部;再議功編軍。并發《招賢令》,充實幕府。又以光祿大夫楊彪使豫州,以光祿大夫黃琬使荊、益,以長安城門校朱儁使交州,遷皇甫嵩為涼州刺史,天下遂安。

八月,興水利與河東、弘農,并行以工赈災事。

九月,發禁酒令。

十月,查司隸遷移百姓百萬計,積累三輔,以世祖度田事,清關中地以置。

漢建安初,田楷往長安谒太祖,楷者,太祖少年故人也,太祖大喜,加騎都尉,并邀住衛将軍府,同塌而眠,登堂拜母。楷初小心,漸松,遂闊略無上下禮,與太祖言,至于呼字。龐德為義從長,怒,請殺之,太祖不從,曰:“公直固少年故人也,鄉人舊友,同郡為吏,何至于此?”德出,與張既、京澤等言,澤曰:“當示之以威禮。”明日,太祖于明光宮大會三輔諸将、官吏,論及河北戰事。楷本無召,既虛言邀入,及入光明宮,見公卿無數,俱肅容列坐,龐德引義從軍,京澤引虎贲軍,并披挂環列宮内外,而楷之位居于邊角。楷遂大驚,乃知太祖寬宏,自後益尊事謹慎。

漢建安元年,春,後将軍袁術攻荊州刺史劉表;車騎将軍袁紹攻渤海太守公孫瓒,又表周昂為九江太守,塞豫州刺史劉備路。既二袁此,遂烽煙四起,天下複蕩。

紹平青兖,入清河,先敗瓒,又破韓馥,乃自矜威熾,不尊朝旨,私領車騎将軍。益肆行無忌,竟僭儀制,據邺城,攻邯鄲。時趙國相審配守邯鄲,紹以配侄榮說之,配曰:“吾從衛将軍,如魚置水,豈臣私人乎?”适朝歌令領振武将軍關羽援至,乃與共破之。

紹惶然不知處,複聞黑山賊于毒下邺城,益驚之,乃驚中棄之屬去。及邺複,又複前之無忌憚者,更略太行,使紫山賊等叢生。于是驅流民南去,期亂關中。太祖聞之,曰:“袁本初四世三公,而實非一成事者!”遂發兵征賊。

漢建安初,太祖至井陉讨紫山賊張燕,衆五千,賊衆兩萬。及渡河立營,夜間哨騎回,言張燕大營炊煙不斷,屢屢見于月下,太祖遂知賊欲行淮陰分兵潛襲之故策。及召諸軍師相對,事倉促,衆士皆不知所為,太祖乃笑,自稱有策,明日即知,左右忐忑而走。翌日,太祖大會全軍,自毀營寨,斷浮橋,号曰破釜沉舟,發全軍向前,及谷中相逢,張燕半分其兵,隻餘萬軍,又皆雜衆,遂一戰而沒。獲燕首,降張晟,太行山賊勢遂平。衆始悟,乃盛贊曰:“明公之策,實以項王之故策,臨淮陰侯之舊智也。”太祖複笑,對曰:“君等大謬,張燕分兵,其實孤注一擲,故名為淮陰故策,實為項王舊計;吾棄營向前,破釜沉舟,其實乃知敵方略,攻其弱也,故名為項王舊計,實為淮陰故策。且夫,韓信焉能負項羽?”

漢建安元年八月,紹矯诏,起兵十萬,交攻太祖于冀州。

九月,兩軍相持于梁期。

十月,太祖至軍,即挫紹軍。然後約決期,定于三日。期至,二者并衆數十萬,列陣交于原野。效春秋時之事,先行視師禮。視師禮畢,又行緻師禮,乃使紹部文醜、幽州常山突騎别部司馬趙雲陣前鬥,鬥數十合,雲勝,醜于羞憤下死。禮畢,戰起,以太祖更多戰事,得其機,大破之。紹紹棄其辎重及卒,倉皇歸邺。

漢建安二年,元月,太祖提數千衆進清河,許攸以五萬衆設伏之,困之。當是時也,太宗仁皇帝年十二,亦在軍中,太祖乃置太宗于膝上,故指揮若定,不為所亂,謂太宗曰:“且觀諸長輩破賊!”衆感而奮,遂破之。

二月,紹奔平原,猶敗之。東奔樂安,再敗之。

三月,紹走蓼城,太祖發兵圍之,于是驚懼死。河北遂平。

太祖既覆袁紹,入濟南,以界橋事不得已殺許攸一人,餘者皆赦死,發陝州徒刑三載,青州人心遂安。俄而,複舉高密鄭玄為太常,建大學,行科考,建三長制,又開幽州民屯為戶,并均田與之,複設屯田于冀、營、青、陝四州,攤口算于田賦,世稱救民塗炭,海内稱善。

七月,太祖既滅袁紹,平河北,乃移鎮邺城,分州設牧,屬衛将軍府。

十二月,中原諸侯會南陽,議連而抗太祖也。

漢建安五年三月,太祖欲震中原諸侯,又以邺下富足,起銅雀台,以正與重俱置于此。

七月,豫州牧劉備使魯肅谒太祖。

同月,天子束發,歸長安。太祖既至長安,群醜震怖,王允聯諸逆相約謀太祖,重申舊誓。未幾,與會者八人,出首者四也。

同月,聞西涼叛。

漢建安五年秋,七月廿三,太祖西征過長安,公卿請為大将軍,不應。将複請,外戚城門校尉董承、左中郎将伏完、右中郎将王斌憂之,相約為亂,起兵攻武庫不得,事敗見誅。左右複請殺王氏二子,并入宮處置董、伏二貴人。太祖喟然對曰:“吾負漢室行數載至此,雖得善始,不能善終,已多愧矣,焉能為區區意不平複違臣節?”左右雖應之,多不值也。

九月,過漢陽,涼州士民多自從之。

同月,破馬騰。

十月,降韓遂,令出玉門,經營西域。涼、臧十二州遂平。繼伐漢中。

十一月,天子出奔,自清明門東行,太尉劉虞在門前止之,伏地請歸,盡言不可行,不聽,再止,乃令矢之,中,然後匆匆之去。三日,虞遺子和曰:“吾聞前盧子幹死是謂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深然之,吾今亦有言欲以遺子,曰:‘勿以時窮而忘節,勿以勢起而亂性’,小子識之!”是夕瘡發,薨,妾梅氏亦作炭殉矣。天下議之,鹹曰天子失德。

十二月,天子既走南陽,關中動蕩,士民皆望太祖歸。更有奏者,勸太祖進燕王位以安心。太祖以漢高祖皇帝白馬事,固辭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穿成反派的三歲親閨女  總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奈何老公太寵我)  穿書後,我成了四個反派的後娘  賀總夫人又來蹭氣運了  852369  一見鐘情,總裁他巧取豪奪狠狠愛  幸好流年遇到你  海王影後上戀綜人設崩了  噓,梁上有王妃!  穿成遠古小嬌嬌,被巨人崽崽團寵了  965421  末世炮灰養崽日常  你給的甜  我的絕美總裁老婆  名門閃婚慢慢愛  最強狂醫  放開那個原始人  閃婚情深:總裁蓄謀已久  謀殺  穿成禁欲男主的反派師尊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