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傳統文化十萬個為什麼(全三冊) > 踢毽子為什麼被稱為蹴鞠之遺事(第1頁)

踢毽子為什麼被稱為蹴鞠之遺事(第1頁)

■踢毽子為什麼被稱為“蹴鞠之遺事”?

毽子,在古籍中又寫作鞬子。毽子底座(毽铊)通常用銅錢或錫、鐵片制成。以銅錢為托,把雞毛固定于錢眼之中,這是最普遍的制毽子方法。毽子源于古代蹴鞠,而它的踢玩方式、技巧又糅合了唐宋以來踢球的技藝,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它是“蹴鞠之遺事”。由于踢毽子需要很好的腿上功夫,所以有的地方還把它作為練武的輔助方式。

踢毽子又叫作“踢箭”“攢花”,個人在一起踢毽子稱為“攆花”。漢代磚雕中已出現踢毽者的形象,這說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此項遊戲就已經問世。據《高僧傳》記載,有個12歲的小和尚在街上的井欄上踢毽子,而且能連續踢500下,可見這個小和尚的踢毽子技術十分高超。踢毽子在宋代極為流行,并且吸收了蹴鞠的許多踢法,踢的花樣更加豐富。踢毽子的動作被冠以好聽的名目,如佛頂珠、拖槍、突肚等。據說,清朝光緒年間,承德有位100歲的老人,能踢出喜鵲登枝、金龍探爪、獅子滾繡球等100多種花式。

明清時,踢毽子遊戲得以大發展。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記述北京民間踢毽子:“有專業踢毽子的藝人,踢的時候手舞足蹈,一刻都不停,毽子一會落在那人的頭上,一會落在他的臉上,他還能用背和胸接住毽子。”踢毽子在清朝還被看作一種雜技,三四人一起來踢,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遠一會兒近。踢的時候還能變換各種踢法,歸納起來有“盤”“拐”“磕”“蹦”四大類。“盤”用雙腳替換踢,“拐”用腳外側踢,“磕”用膝來頂,“蹦”則用足尖來踢。清代的廣州,每年的元宵節都有踢毽子盛會,人們不分尊卑都來一試身手。熱鬧的踢毽子活動,使元宵佳節錦上添花。,,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感化男配後我翻車了  美食之大玩家  穿梭魂器  全唐詩  剛下山就被女神騙去領證了  最強龍魂師  渣男不渣[快穿]  我真的沒想當魔王啊  靈氣複蘇之進化遊戲  風動翰墨  嬌嬌王妃駕到,撩撥王爺臉紅心跳  唐才子傳(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冷妃嬌妻:殿下是隻貓  重生之一劍破空  雛鷹的榮耀  從音樂劇開始  啟禀殿下:太子妃她掉馬啦  火爆槍神  江塵夏蕊兒  瘋了吧!你管這叫輔助?江塵夏蕊兒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