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席地而坐”是坐在席子上還是坐在地上?
席地而坐是古人的一種日常起居習慣,在唐朝及唐朝以前比較流行。所謂席地而坐,就是在地上鋪上一張席子,家裡人平時就坐在席子上吃飯聊天,倘若有客人來訪,也要請他們坐在席子上。
古代的席子分為兩種。一種叫“筵”,一種叫“席”。“筵”是用竹子編成的,“席”是用蒲草編成的。“筵”一般用來直接鋪在室内的地面上,使地面看起來整潔美觀。“席”呈長方形,鋪在“筵”上面。“筵”一般隻鋪一層,而“席”可以鋪上好幾層。因為地上鋪着筵,所以古人入室前要脫鞋,以免将泥土帶入室内,踏髒鋪在地上的筵。如果進入别人的房子而忘了脫鞋則被視為十分不禮貌的表現。不同身份的人,鋪的席子數量也不同,天子要鋪五重席,諸侯鋪三重席,大夫鋪兩重席,貧困人家一般沒有席子。有關坐席的禮儀,古人也十分講究:父子不可以同席;男女不可以同席;席子如果不端正,四邊沒有與牆面平行,則不坐在席子上,即孔子所謂“席不正,不坐”。
漢代畫像磚《丸劍宴舞圖》。圖中左邊四人席地而坐:左上方一男子展開長袖,正欲起舞,旁邊的女子吹排箫伴奏;左下方兩人齊吹排箫。右上方一人弄丸,七彈齊飛;一人舞劍,并用肘耍瓶。右下方一女子揮長袖而舞,旁邊的一人搖鼓伴舞。
那麼,席地而坐是怎樣的一種坐姿呢?古人席地而坐是将兩個膝蓋跪在席子上,兩隻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後跟上。這個姿勢有點像跪,但又有一些不同,因為跪的時候要求身體聳直,臀部不得落在腳後跟上,這與席地而坐是有區别的。此外,古人還有“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的坐法要求。即不進餐時身體要盡量坐在席子後方一些,以示謙恭;而進餐時則坐得靠前一些,以免飲食時污染坐席,對人不敬。
如今,在一些漢墓壁畫、畫像磚中還可以見到不少古人席地而坐宴飲娛樂的場面,這對于今人了解古人的生活禮儀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感化男配後我翻車了 風動翰墨 火爆槍神 雛鷹的榮耀 嬌嬌王妃駕到,撩撥王爺臉紅心跳 江塵夏蕊兒 我真的沒想當魔王啊 啟禀殿下:太子妃她掉馬啦 渣男不渣[快穿] 美食之大玩家 從音樂劇開始 剛下山就被女神騙去領證了 重生之一劍破空 冷妃嬌妻:殿下是隻貓 最強龍魂師 穿梭魂器 靈氣複蘇之進化遊戲 唐才子傳(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瘋了吧!你管這叫輔助?江塵夏蕊兒 全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