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爺早知祝央為人,别看她現在權柄滔天,整個封地及周邊大片領土都是她的一言堂。
可她對于權力卻并不戀棧,因為她打從心裡覺得那是她随時随地唾手可得的之物,自然也不會珍惜,更遑論耿耿于懷。
老實說越長大明理,小王爺越是明白自己碰到她何其有幸。
若常人,即便現在的情況如花似錦,但真正到達權利頂端的時候,恐怕都免不了心生間隙。
可她卻尤為坦蕩,打心裡覺得天下就是打來玩的,但這麼輕佻的動機,卻不妨礙她為此做出的努力。
恐怕比起享受成果,中途自己所學才是她所看重的。
天下間至高存在以皇權莫屬,如果她連這都不在意,那麼她真正着眼的到底是多廣闊的天際呢?
因此得祝央這番‘若連自保的本事都沒有,便不配繼承她的天下’之言,小王爺非但沒覺得惱羞窘迫。
反而認為理應如此,若他隻是個坐享其成,離了娘就什麼都幹不了的蠢貨,那天下不争也罷。
所以這撿來的三胎便被利索的一腳踹出門,獨自上京。
祝央在封地名聲顯赫,甚至先有她再有小王爺。
這番盛名,京城裡的人不可能沒聽說。
不過那些人固有的偏見,從未相信過她這盛名裡有她自個兒什麼事。
以為八成是小王爺及背後的智囊抛她出來分散注意力而已,畢竟小王爺年幼,名聲太盛遭京裡幾位的忌諱。
且,小王爺生母出身低賤,生了兒子在東宮都沒能立起來,可見本人愚笨不堪。
這樣的人怎麼讓人相信封地的一切是她的手筆?所有人還是傾向先太子留給兒子的托孤忠臣。
所以聖旨下來的時候倒是沒有特意提到祝央,那麼她也就名正言順的留在封地做準備了。
也是她當初将小孩兒生母的屍體藏了起來,那時候幕後的人探查現場就認定女人沒死,也才讓祝央大搖大擺李代桃僵這麼多年。
不提外界,總之小孩兒離開那天,把龍龍和小叽高興壞了,還拿出零食慶祝一番。
可見對便宜三胎的嫌棄。
且不提小王爺如今是如何舉步維艱,據探子傳回來的消息,鴻門宴且不提了,甚至還遭到過兩次暗殺。
幾年前把人流放到這人人都看不起的荒涼封地,這會兒卻成了誰都想咬一口的肥肉。
确實小王爺如果一死,他年幼沒有繼承人,先太子也沒有别的子嗣,封地這邊延綿千裡的富裕之疆便成了無主之地。
不過小孩兒不管是政治素養還是謀略心機都不差,知道幾個王爺都不是省油的燈,都想啃他這塊肥肉。
可幾個王爺也不是鐵桶一塊——莫說鐵桶,就差沒把對方生啖其肉了。
皇位的競争曆來殘酷,小王爺适時的表現自己的實力和強勢,也知道借助幾個王爺的矛盾行事。
幾個王爺見這小孩兒羽翼已成,要想啃掉他自己也得被撕下一大塊肉,而在這群虎環伺的形勢下,流了血就等着被分而食之吧。
既咽不下,那有意登頂大位的,就絕不想得罪一個富庶之地的親王。
相反有他的支持反倒是如虎添翼,于是各方又極力拉攏。
就這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小孩兒智計百出,利用形勢轉移重點,居然從群狼環伺的局面變成了各府的座上賓。
端的厲害,一回到政治中心這家夥就像魚遊大海一般。
饒是祝央收到接連不斷的線報,看他從一開始的舉步維艱到如今的肆意灑脫也不得不贊歎果然是流着權鬥血脈的。
他爹不成,被幾個王爺擠兌得存在感不顯,小孩兒倒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前期的艱險就不提了,即便是如今,幾個王爺都不是吃素的,即便要拉攏,但要知道你朝三暮四左右下注,自然也是不可能。
所以單是這份轉圜手腕,祝央都得誇一句厲害。
也就是在這混亂的局勢中,終于等到了副本設定的最終決戰機會。
老皇帝突然病倒,為最終登上金銮寶座,原本還蒙着一層遮羞布的人們開始圖窮匕見起來。
後宮朝堂亂做一團,幾個王爺多年經營的勢力也現出爪牙。
京城裡的風聲鶴唳暫且不提,按照探子來報那個遊戲判斷籌碼最高的齊王确實技高一籌。
他居然偷偷的将軍隊安排在了城外,加上皇宮禁衛軍歸他管轄,即便其他幾個王爺也有人,但到底屬齊王這裡應外合,壓倒性的優勢更強。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不成仙 不醒 勿擾飛升 腓腓隻想當鹹魚[清穿] 寒鴉 彈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小蠻腰 反轉人生[互穿] 我靠寵妃系統當了秦始皇的國師 對你不止是喜歡 嘴甜 穿成頂流的豪門姐姐 國色生香 你微笑時很美 第一戰場指揮官! 皇城有寶珠 荔枝春信 從此男主改拿綠茶劇本 一生一世,美人骨 無污染、無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