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我在大明養生百年 > 第24章 我以紅巾染青天我以青天還朗月(第1頁)

第24章 我以紅巾染青天我以青天還朗月(第1頁)

奉天殿大殿内。

諸多武将勳貴在左,文臣在右,泾渭分明。

大明以左為尊,李善長本是左丞相,但是此刻,文人卻站在右邊,大明開國猛将勳貴們站在左邊……

曹國公李文忠和韓國公李善長各持朝笏,分别站在武将和文臣之前,大明朝初期,武将地位極高,在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為了削減李善長等文黨勢力,命曹國公李文忠執掌大明王朝後備官員基地國子監。

這一方面是為了打壓文黨氣焰,另外就是防止朝中文黨做大。

同時,也有一份穩住朝中武将集團的心思。

随着大明江山穩固,朝堂中的權力傾軋越來越嚴重,主要在于線路和施政方針,文臣天生想要賦稅穩固,沒有戰禍,讓老百姓在家裡種地耕田,收多多的租子,租子收不上來,再放更多的高利貸,這個問題在宋朝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士大夫治天下,他們不喜歡武将發動戰争,甚至為此不惜在某些關鍵戰争的後勤上做文章,導緻宋朝征伐西夏慘敗,地方放高利貸太過嚴重導緻民不聊生,最後朝廷下場,發明了青苗貸……

文臣認為,好戰必亡。

但武将天生追逐功名利祿,武将獲賞的爵位和田地,是拿軍功去搏出來的,每一次的戰争都意味着有新的勳貴階級出現,他們會獲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賞賜,更高的地位。

這天生和文臣集團沖突。

武人瞧不起這些躲在刀劍屁股後面撿現成的文人。

文人又覺得武人不可信,畢竟,觀華夏曆史,武人犯上作亂者衆,文人挾武作惡的少之又少……

宋時,東華門外走馬觀花好兒郎,如今依舊。

尤其是,元朝一百餘年,讀書人不能當官,隻能給蒙元武人做管家,做伶人,上百年壓抑,噴薄爆發,情緒之中潛藏的龌龊,其實更加歇斯底裡,何況文武自古不兩立?

李善長已不再年輕,他的雙眸似閉未閉,好似是在假寐,自從胡惟庸案之後,除了面對朱标,李善長在政事上很少發表重大意見,也幾乎不怎麼冒頭,他用沉默和遲緩向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表示,自己老邁不堪用,已經可以告老還鄉了。

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李善長受到牽連,主動選擇告老還鄉。

但是朱元璋卻一再挽留,還将公主嫁給他兒子,再賜予他厚祿,更賜他免死金券,讓他和李文忠各掌文武,聖眷更隆,還明知朱标會事事請教李善長,卻大手放權太子朱标,擺出一副離不開李善長的樣子。

李善長卻更有危機感,豈不聞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而且聖上朱元璋,最喜歡把肥豬養肥了再宰,空印案,胡惟庸,哪件都是這樣,尤其是胡惟庸,可以說是聖上一手放縱他做大,放縱他肆意張狂……

“啟禀陛下,臣以為,江西之事,乃是吏部救災不力,拖延瞞報所緻!”

兵部的官員手持朝笏,向着朱元璋告吏部的狀,都是吏部隐瞞不報,導緻兵部未能及時掌握江西彌勒教起事的軍情,反而是錦衣衛先報上來。

而吏部的侍郎也并非吃素的,當場站了出來,義正言辭,滿臉正義地呵斥反駁……

朝堂,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我大明,也自有國情在此,開國之初風氣簡爽,如今過了十五年,已經變味兒了。

李善長微微眯着的眼睛眼睑輕顫,他微微動了一下自己的腳,内心輕嘲:“老了……”

……

而曹國公李文忠則是劍眉緊皺,一邊聽着吏部和兵部的官員向朱元璋禀報江西之事,一邊用朝笏擋着臉面,慢慢回頭,以凝重眸光掃視了一番身後的大明武将。

在身後看見自己的兒子李景隆正一臉憤怒地盯着李善長,李文忠不由心頭歎了口氣。

自己這個兒子什麼都好,但是城府尚淺。

大明朝廷如今的這些猛将二代天團們,論道城府修養,氣度,全都不如上一代。皇子們中,要論為人氣度,唯有一個老四朱棣李文忠能看得上眼,老十七甯王朱權也有些大将風度,但是剩下的這些勳貴子弟,個個都是沉不住氣的主,喜怒哀樂全都挂在臉上。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在忍界拉刀光  萬界大表哥  仕途重任  遮天之禁忌  趙平安齊天嬌  從港綜開始升級LOL寶典  凡人修仙傳之一定要苟  美貌花瓶深陷修羅場[無限]  四合院:從食堂學徒工開始逆襲  葉瀾蕭雲霆  天命魔君:開局少林俗家弟子  帝王家的将軍懷孕啦  萬古神帝之太古神族  蕭辰沈玉霜  九劍殺神  再逃(重生)  戀愛要在距離鎖定後  我的竹馬是卷王  我的卡組無敵  與宙共存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