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小說

鹦鹉小說>逆流伐清 > 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頁)

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頁)

第9章武聖定論,帝王痼疾

第九章武聖定論,帝王痼疾

正因為在明朝中後期的内閣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别内閣輔臣的權力也象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曾相繼出現了象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所以在朱永興這樣英明外露、勤奮儉樸的君主登基後,大多數人都認為朝廷雖有内閣,但卻會象太祖時那樣,不會設類似于宰相的首輔。

再說到宗守義的資曆,數年前不過是派往安南莫氏的一個使者,隻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如今作為封疆大吏,已經相當顯眼,宗守義又豈敢再招人妒,作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什麼資曆,難道要磨平了棱角,成為因循守舊、八面玲珑的老朽,才配當首輔?”朱永興一哂,斥道:“至于才略,更不是什麼功名可代表的。所謂的狀元之才,依朕看來,卻是毫無實用之道。你且起來,聽朕說完。”

宗守義惴惴不安,隻斜簽着屁股落座。

“我朝以制義舉士,初時功令猶嚴,後來數十年間,大失祖宗設科本旨。主司以時文得官,典試以時文取士,競标新豔,何取淵源?”朱永興的聲音在殿中回蕩,直刺宗守義的耳膜,“父之訓子,師之教弟,獵采詞華,埋頭嘩哔,其名亦曰文章,其功亦窮年皓首,惟以剽竊為工,掇取青紫為志,誰複知讀書之義哉!既而不知讀書,則奔競門開,廉恥道喪官以錢得,政以賄成,豈複識忠君愛國,出治臨民!”

“朕用的是實心任事之官,喜的是開拓進取之吏。湄、河初創時,汝能殚心竭慮,不辭勞苦,為我大明于海外得一疆土,功莫大焉!”朱永興走下禦座,邊說邊踱到宗守義面前,宗守義忙起身恭立。

“封侯拜相,豈非汝所願?”朱永興注視着宗守義,溫言說道:“你久在海外,不隻是拓土安民,與西夷土番亦多打交道,眼界自比旁人要寬闊。朕要建立一個與史書上不一樣的王朝,汝不願襄助?朕看中的是汝進取之心,亦要為官員們樹立一個榜樣。”

宗守義仔細思索着朱永興話中的用意,終于咬了咬牙,沉聲答道:“微臣唯陛下之命是從,願助陛下成就萬世不易之業。”

“好。”朱永興伸手拍了拍宗守義的肩膀,笑道:“朕沒看錯你。凡事要迎難而上,豈能憂讒畏譏?真臘的事情要辦好,汝以實績說話,又有朕力挺,誰敢說三道四?”

宗守義跪伏于地,泣道:“陛下如此信重,微臣再無别話可說。”

“起來。”朱永興伸手攙扶,親切地說道:“朕與你多年不見,你心裡有些生疏,又有些拘謹,甚至是害怕,這亦是人之常理。今日召見,朕一來是給你交個底兒,二來是讓你看看,朕雖是九五之尊,卻也未變。”

“是。萬歲依然是英明神武,依然是仁德寬厚……”

“呵呵。”朱永興擺了擺手,苦笑道:“朕沒變,可你們都變了。歌功頌德嘛,還是日後再說好了。你這兩日且歇息,或在城内随意走走看看,然後随朕去杭州。嗯,朕在路上也好與你暢談。”

宗守義想開口詢問,但到底還是知機地閉上了嘴。随駕出巡,那是多大的榮耀;伴駕暢談,又是多大的恩寵。

看着宗守義感恩戴德地告退而去,朱永興這才轉身離開,前往總理處詢問出巡的準備工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景自不必說,但朱永興出巡杭州卻并不隻是攜妻兒公費旅遊,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因為杭州不僅有美不勝收的西湖,還有“心昭日月”的嶽王廟。

曆史上,中國的文聖是沒有什麼争議的,那是大聖先師孔子。而武聖則因朝代不同,以及政治傾向,而有變更。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曆代皇帝追封為武聖,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三國時期,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曆代朝廷亦多有褒封。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小說《封神演義》,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民間廣為信奉。

但朱永興卻覺得姜子牙和關公都不适合成為武聖,更準确地說,是不該得到如此尊崇的地位,或者說有一位民族英雄更應該被景仰,被萬世推崇。那就是嶽王,嶽武穆。

翻開圍繞武聖這一稱号的曆史,可以看到,尚武力、重外敵的有為之君,無人尊重關羽,不僅是不尊重,反而是盡量降低關羽的地位。但當國家政權比較穩定,皇帝又是那種沒什麼志向,隻重視自己享樂的,就會大肆吹捧關羽,越懶惰、越喜歡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兇。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以重文輕武所著稱,卻盡量降低關羽的地位,将其畫像從武聖廟中撤下,因為他認為關羽不配。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關羽當回事的皇帝,将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複到漢壽亭侯而已。

而加封關羽最起勁的三個皇帝,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高宗趙構,另一個是明神宗趙翊鈞。趙佶一手策劃了靖康之恥,趙構為能偏安一隅而殺害了嶽飛,朱翊鈞呢,好象是和大臣們賭氣,三十年不上朝。

當然,這三個皇帝是無道,卻不是糊塗,甚至可以說是聰明。他們做事雖即不利國也不利民,卻常常利已,也就是說能滿足他們的私欲。他們認識到擡高關羽地位對其統治的好處,而這一點,卻不是糊塗人能看出來的。

當一個人被馴化得認為一個一生隻能靠匹夫之勇殺幾個敵人大将,而指揮戰鬥則錯誤不斷,最終兵敗身死的人為“武聖”的時候,那麼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或者說其獨立思考能力已經被禁锢住了,這樣的人是極其容易統治的。

由此看來,當統治者的統治重心為對付外敵時,就需要姜尚這種治世之能臣,嶽飛這種骁勇将帥,整個社會都以能夠培養發現這樣的人才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就是這樣的時代。但當統治者認為外敵不足患,而将其統治重心轉移到防範内部人民身上時,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備智勇雙全者出現。皇帝希望保持強悍的民風,關羽就被貶;皇帝強化對内統治、弱化人民時就提高關羽的地位。

等到了滿清,因為嶽王抗擊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滿族人的祖先。所以,在清朝建立以後,有關嶽飛的《說嶽全傳》等小說被全面禁毀,滿清統治者開始全力拔高關羽的形象,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識,并在官方給了武聖以明确的定義。

當然,對于姜子牙、關公、嶽王,朱永興都是景仰和欽佩的,但一個民族要提倡什麼,要更尊崇什麼樣的英雄,他在心中自然有所取舍。同時,這也是向中外表明一種政治态度,那就是絕不偏安,絕不議和,定要直搗黃龍,光複河山。說到底,這也是從政治層面來加以考慮,與或尊崇姜子牙,與或尊崇關公,或尊崇嶽王的那些皇帝差不多的目的。

将嶽廟升格為“武廟”,與文廟并列,斥資整修;封嶽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翊贊嶽聖大帝”,并鼓勵各地建嶽廟,按時奉祀香火;下旨正式定嶽王為武聖,給予官方的承認……

然後——朱永興皺起了眉頭。沒錯,總理處否決了他的一個要求,或者說是暫時不同意。從總理處官員的角度來看,這是為了他好,但卻令朱永興感到不滿意。

皇上是不能受指責的,即便是惡德惡政不得人心,也通常會以“受到蒙蔽”、“奸邪小人作祟”等等理由而得到辯護。或者是推出替罪羊,以某某“大奸臣”作擋箭牌。

冤殺嶽王的是秦桧,但最大的主謀和兇手是誰?當然是要偏安一隅、屈辱求和的高宗趙構。沒有他的首肯,秦桧沒權殺嶽飛。如果公平而論,秦桧不過是迎和了趙構的想法,是他鏟除主戰派的工具。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傅霈傅聽  秦烈淩語詩  唐钰夜司寒  分手後,我成了渣男小叔白月光  穿越在十八世紀歐陸  顧晨小魚人  契婚試愛  夏星辰白夜擎  葉修趙若冰  劉旭胡濤  王妃簽下和離書後,王爺他慌了  葉笙秦無妄  攤牌後總裁前妻後悔了  逃荒後我手持空間帶全家緻富  反團寵,真千金掉馬後把全家玩慘了  大宋王朝之幹坤逆轉  周姻祁淵  醫聖記  恩斯特康斯坦丁  林鋒穆霓裳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